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10月出版新書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命运之城(50年后再读汤因比,一部写给人类文明的城市史诗)

書城自編碼: 416429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英]阿诺德·汤因比 著 陈恒 屈伯文 倪凯 黎云意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45220377
出版社: 光启书局
出版日期: 2025-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111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学问·改过自新:清代以来自首制度的表达与实践(以丰富案例生动还原清代以来自首制度在基层的运行图景,
《 大学问·改过自新:清代以来自首制度的表达与实践(以丰富案例生动还原清代以来自首制度在基层的运行图景, 》

售價:HK$ 347
超越高绩效团队教练实战篇(第3版)
《 超越高绩效团队教练实战篇(第3版) 》

售價:HK$ 714
全新借力赢利 负债翻盘副业变现新商机
《 全新借力赢利 负债翻盘副业变现新商机 》

售價:HK$ 305
人生舍弃清单
《 人生舍弃清单 》

售價:HK$ 306
趋势2025:解码中国互联网营销新地图:中国互联网营销发展报告(2025)
《 趋势2025:解码中国互联网营销新地图:中国互联网营销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439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 日本数学大师笹部贞市郎扛鼎之作 探讨学校所教数学的来源 揭秘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
《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 日本数学大师笹部贞市郎扛鼎之作 探讨学校所教数学的来源 揭秘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 》

售價:HK$ 337
由浅入深学习SAP财务(S/4HANA版)
《 由浅入深学习SAP财务(S/4HANA版) 》

售價:HK$ 713
图画天地——七世纪前中国山水的图式
《 图画天地——七世纪前中国山水的图式 》

售價:HK$ 796

編輯推薦:
伟大的城市是文明的巅峰与高光切片。本书由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主编,汇集欧美19位城市历史领域的知名学者,讲述了雅典、威尼斯、罗马、长安、君士坦丁堡、伊斯法罕、圣彼得堡、伦敦、纽约等人类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你将阅读到带有理性目光的历史纵览,也能感受到对过往辉煌的浪漫怀旧与哲思。
內容簡介:
书写19座代表人类文明巅峰的著名城市,史学巨擘汤因比主编的城市与文明史。无论是远古的城邦,从古至今的首都城市,还是当代的巨型城市,城市都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伴随始终。在一座座绽放出荣耀之光的历史名城背后,是一个个伟大的时代。自20世纪以来,城市以前所未见的速度和规模发展,引发了人们对城市问题及其未来发展的担忧,由此兴起了建筑、规划等多个领域的探讨。本书则贡献了历史学的回应,通过书写19座城市的高光时刻,呈现出生动、多彩的城市景观,捕捉到令城市发光闪耀的人类之光。
關於作者: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著名历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和英国外交部等机构,1919年和1946年两度以英国政府代表的身份参加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平会议。1926年起担任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一直任职到1953年为止)。1947年3月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1955年退休,辞去伦敦大学教职,专心致力于写作。他一反国家至上的观念,主张文明才是历史研究的单位,以《历史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他也因此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目錄
中文版序:那粒已发育成巨型城市的芥菜籽——陈恒
总序——阿诺德·汤因比
导论 历史上的城市——阿诺德·汤因比
第一部分 城邦
序言——阿诺德·汤因比
第一章 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莫里斯·鲍勒
第二章 15世纪的威尼斯——约翰·里格比·黑尔
第三章 美第奇家族的佛罗伦萨——哈罗德·阿克顿
第四章 歌德的魏玛——沃尔特·霍勒斯·布拉福德
第二部分 首都城市
序言——阿诺德·汤因比
第五章 托勒密王朝时期的亚历山大里亚——克莱尔·普雷奥克斯
第六章 安东尼时代的罗马——杰罗姆·卡科皮诺
第七章 隋唐时期的长安——芮沃寿
第八章 基督教时代的君士坦丁堡——史蒂文·朗西曼
第九章 穆斯林的科尔多瓦——亚瑟·约翰·阿伯里
第十章 阿伯拉尔与圣路易的巴黎——大卫·道格拉斯
第十一章 墨西哥-特诺奇蒂特兰——伊格纳西奥·伯纳尔
第十二章 阿拔斯大帝的伊斯法罕——劳伦斯·洛克哈特
第十三章 莫卧儿王朝的德里与阿格拉——珀西瓦尔·斯皮尔
第十四章 18世纪的圣彼得堡——塔玛拉·塔尔博特·赖斯
第十五章 梅特涅时代的维也纳——艾伦·普莱斯-琼斯
第三部分 巨型城市
序言——阿诺德·汤因比
第十六章 维多利亚与爱德华时代的伦敦——罗杰·富尔福德
第十七章 历史上的美国城市——艾伦·内维斯
第十八章 20世纪中叶的纽约——安德鲁·圣克莱尔
第十九章 未来的世界城市:普世城——康斯坦丁诺斯·A. 道萨迪亚斯
参考文献
插图信息
索引
內容試閱
那粒已发育成巨型城市的芥菜籽
陈恒
文明的崩溃往往是瞬间的,而重建却需要无尽的努力。二战后,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并在60年代达到一个高峰。制造业快速增长,解决了大部分就业问题,然而贫富差距也随之越来越大;化肥、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技术的应用增加了世界粮食供应,生育率也因之大大提高,从而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居住环境的深切忧虑。“寂静的春天”发出警告:“到处笼罩着一片死亡的阴影”,人类必须关注自然环境。
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所有生物都会调整自己的身体,以适应特殊的环境条件。就此而言,技术的进化就是人体的进化,都是人体的延伸,久而久之这也使人类成为技术的附庸。结果“人被他的设备所矮化,被他的数字所窒息”。高就业率与高生产力催生了高消费,人口随之急剧增长,居住问题日益突出。加之重建战火所摧毁的城市需要时间,更加剧了住房短缺,拥挤程度越来越不堪,许多家庭不得不在极小的空间内居住,缺乏基本的生活条件。随着战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需要了解城市不仅是物理空间,还是文化、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动态中心,会在无形之中塑造人类的行为。诚如温斯顿·丘吉尔所说,“我们塑造了我们的建筑,建筑也塑造了我们”。因此,富有远见的学者与规划者开始重新审视并塑造人类的建筑环境,以应对人口激增、城市化、生态危机和基础设施短缺等重大挑战。
希腊建筑师、城市规划师道萨迪亚斯(Constantinos A. Doxiadis,1913—1975)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他才华横溢、见多识广,是集学者、政治家、人道主义者和影响力于一身的人。为未来而规划,为现在而建设是他的使命,他致力于改善住房和基础设施,在二战后全球城市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代周刊》称他“帮助15个国家重新安置了1 000万人”。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在希腊、巴基斯坦、西班牙、叙利亚、美国、伊朗等40多个国家完成了大量的大型建筑与基础设施;更在于他提出了“人类聚居学”理论,强调科技对城市的影响,将技术和工艺作为实现人类和整个社会繁荣的手段,从而展现出对全球城市、全球城市化的前瞻性思考,以及推动跨学科合作研究的努力与雄心。
这种跨学科合作主要体现在道萨迪亚斯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提洛会饮”。“会饮”是古代希腊人的社交活动,在贵族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通常是男人们在饮酒吃饭的同时,伴随诗歌吟诵、讨论哲学等活动,以此来展示智慧与审美。会饮结束时,在街上游行以显示群体的凝聚与力量。道萨迪亚斯的“提洛会饮”研讨会自1963年始,持续到1975年。会议为期一周左右,每年邀请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在爱琴海的游轮上举行,上午讨论、下午游览、晚上娱乐,有宴会、舞蹈、游泳、奇装异服派对、参观名胜古迹等活动,将智力活动、思想交流与感官愉悦结合在一起,最后都会在提洛岛结束。该岛是阿波罗和阿耳忒弥斯的诞生地,为古希腊人的圣地。他的目标是“通过研究人类居住区的过去历史,更好地理解与人类居住相关的问题”。
道萨迪亚斯邀请14个国家的34位全球知名思想家、科学家、规划师、学者参加第一届讨论会,聚焦人类聚居问题与未来发展,探讨城市化、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受邀出席的有建筑史家吉迪恩(Sigfried Giedion,1888—1968)、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J. Toynbee,1889—1975)、建筑师富勒(Buckminster Fuller,1895—1983)、人类学家米德(Margaret Mead,1901—1978)、传播学家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经济学家沃德(Barbara Ward,1914—1981)、地理学家戈特曼(Jean Gottmann,1915—1994)等。每次研讨会的具体参与者名单可能有所不同,但很多人都是多次参加。每位资深专家都被要求邀请一位年轻的门徒,为会议带来年轻的想法和多样性。
对于道萨迪亚斯来说,全球城市就是身体的全球化,是聚居区这个“有机体”在生物与技术层面的不断演化。他认为,城市不过是网络的产物,可以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联系;城市的真正维度不是空间,而是时间;城市发展重要的是轨迹,而不是它的形式。道萨迪亚斯的这些思想主导着论坛的走向。
论坛聚焦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协调这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探索人类居住区的未来;论坛同时也是一个知识剧场和宣传机器。论坛推动了“人类聚居学”的全球传播,影响了后来的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理念。他们总是从地球的尺度来思考问题,致力于重新思考和重塑建筑环境,以解决地球的环境和人口问题。他们提出许多前瞻性观点,比如“人居论坛”,后被转化为联合国的“人居论坛”。
首届会议发布了《提洛宣言》,旨在探讨建筑与城市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建筑如何与环境、社会和文化协调发展。凸显技术、文化、自然之间的平衡,强调人类居住所面临的危机,提出了一种全球性的方法来研究人类居住环境。《提洛宣言》重申了道萨迪亚斯的设想:一个单一的全球城市正在失控地发展,而人类则被描绘成建筑失控发展的受害者。社会如未能为改善人类居住分配资源,那就是基本价值观的扭曲。
汤因比主编的《命运之城》(1967)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完成的,道萨迪亚斯受邀并撰写了该书最后一章《未来的世界城市:普世城》。汤因比对人文地理城市保有终身的兴趣,在他看来“城市的历史是整个人类事务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后来所写的《变动的城市》(1970)、《对希腊城邦的人类聚居学研究》(1971)是其对人类聚居学理论的贡献。汤因比在1967年访问日本时做了“即将出现的世界城市”和“人类的未来”两场报告,把人类聚居学传到了日本。
汤因比擅长在混乱喧嚣中寻找可理解的秩序,这在《命运之城》中得到完美体现。他将城市分为城邦、首都城市、巨型城市以及未来世界城市等,他的“目的是提供迄今已出现的主要城市类型的样本”。
就学术意义而言,城市分类源自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韦伯不但从经济角度把城市分为“消费城市”“生产城市”“商人城市”,而且从政治角度把城市分为“非正当性支配”的城市、“正当性支配”的城市,以此证明“这些观念只是在地中海文化圈里,特别是在希腊、最明确的是在罗马城市法的范畴内得到了充分发展,在世界其他地方则没有这种发展”。历史学家汤因比则把城市分为城邦国家,“它们来自文明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且它们至少代表了迄今为止已经出现的一些主要城市类型。例如,雅典、威尼斯、佛罗伦萨和魏玛代表了城邦,其中城市和国家是相同的,有时甚至是共存的”;首都城市,它们是大国政治首都的代表,如亚历山大里亚、罗马、长安、君士坦丁堡、科尔多瓦、巴黎、墨西哥、伊斯法罕、德里 — 阿格拉、圣彼得堡和维也纳;巨型城市的代表则是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以及未来的可能普世城。“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巨型城市的扩张与生活条件的人性化之间存在着一场竞赛;到目前为止,我们不知道在这场残酷的竞赛中,究竟是蛮力还是人性化形态谁会成为赢家。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使得城市规划艺术受到重视。”这就为全书论述奠定了基本框架与写作指导思想。
每种城市类型都有其内在价值与象征意义,其实都是各个时代人们所追求理想国在人世间的具象化。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决定文艺复兴胜利的有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1431—1449年间召开的佛罗伦萨大公会议,目的是团结教会,但无意之中复兴了希腊研究。第二件大事是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迫使一些文化逃亡者前往意大利避难,其中一些人还带来了比人更稀缺、更需要的书籍。第三件大事是帕伦图切利(Parentucelli)当选为教皇尼古拉五世,教皇尼古拉以学识渊博和虔诚著称。他将教皇职位确立为人文科学的赞助人,洛伦佐·瓦拉从他的慷慨中受益匪浅,他是梵蒂冈图书馆的创始人之一。新的学问占据了罗马教廷,罗马开始被视为文艺复兴的首都。这三件大事都发生在15世纪中期前后,是文艺复兴的重要转折时期,是现代世界的开端时期,都与城市有关,都与文化有关,都与知识流动有关。佛罗伦萨可谓文化之城,是“文艺复兴的领航员”,像希腊人一样,佛罗伦萨人“被某种特殊的本能引导着走向节制和美丽”;而君士坦丁堡可谓军事之城,是帝国之都;罗马可谓宗教之城,是精神之城。质言之,城市是人类灵魂的安放处。
列维·斯特劳斯说:“不论我们想的是旧世界木乃伊化了的城市,还是新世界仍在胚育中的城市,我们经常把我们最高的价值,不论是物质的或是精神的,和城市生活联想在一起。”鉴于“城市”在人类生活中无可争议的核心地位,历史学家介入城市研究也是自然的。汤因比独辟蹊径为读者奉献了一部独特的世界城市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世界各大城市的兴衰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尽管作者注意到如长安、特诺奇蒂特兰、伊斯法罕这类东方城市,但论述比重仍偏向西方。例如,中国章节篇幅较短,且多依赖二手研究。“本书是写给全世界公众的,其领域是自最早的城市出现以来的整个世界。该领域的广泛性使得对该主题的处理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它必须是有选择性的。”他召集了当时各个领域的著名学者,每人负责一座城市,对人类几千年来的城市发展进行了精彩的专题叙述。他摒弃了先前城市传记中那种细节过多的政治、军事、经济叙事,而是以文化、环境为中心,进行长时段的叙述。作者们回答了城市是什么?人类为什么要建筑?城市性格是什么?城市灵魂是什么?谁在塑造城市形态?城市地标是什么?理想城市是什么?以及各种城市问题,并就危及人类未来的环境恶化话题进行剖析,进而展示城市化是如何发展、如何改变我们的。毫无疑问,是人类建造了城市,城市聚融着人类文明,但结果却是城市制约着人的精神状态。对于如今90%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的人类来说,此类情况更加糟糕。
城市犹如文化一样,身份不易确认,概念难以界定。霍布斯鲍姆将城市比作“历史多样性的杂货铺”,城市研究亦是如此,呈现一种百衲的状态,学科的合法性亦被质疑。争议即价值所在,具有综合性、现实性、跨学科性等特征的城市研究极具挑战,因之吸引着各个领域的专家。概念的流动性与演变性在城市与文化身上得到极佳的体现。城市和文化一样,并不是整齐划一、固定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