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

書城自編碼: 416431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李志刚、王晶、白兰 主编 刘晓敏、王凌剑、刘伟 副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480538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0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售價:HK$ 407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售價:HK$ 408
蝉鸣震耳欲聋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352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售價:HK$ 347
植物圣经(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典藏全彩复刻,跨越400年的科学与艺术瑰宝,一部改写人类植物认知的里
《 植物圣经(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典藏全彩复刻,跨越400年的科学与艺术瑰宝,一部改写人类植物认知的里 》

售價:HK$ 1367
边际利润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352
红帆船
《 红帆船 》

售價:HK$ 290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194

編輯推薦:
1.内容全面。涵盖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策略、材料选用以及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2.思路清晰。从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五个方面入手,对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详细阐述。3.实用性强。按照基本建设流程行文,同时结合最 新的科研成果和大量的实际项目经验,为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人员提供技术指南。4.作者经验丰富。本书编写人员集结了规划、设计、图审、建设、施工以及建设管理等相关领域具有相应执业资格的行业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內容簡介:
本书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4年版)(GB/T 50378—2019)的要求为基础,以工程的基本建设流程为框架,从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五个方面入手,紧紧围绕节能与环保、资源利用与生态平衡、健康舒适与便捷高效等绿色建筑基本建设理念,对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详细阐述。全书总共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项目前期策划、规划布局与室外环境、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建筑运行维护。本书依据相关政策要求和规范标准,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设计要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技术案例以及发展趋势所涉及的条款进行了详细解读。本书可作为从事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评价咨询以及管理等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教材。
目錄
第一篇项目前期策划1
第一章绿色建筑总体策略2
第一节技术原则2
一、尊重地域环境,实现本地化2
二、体现人文精神,突出人性化3
三、充分节能减排,落实减碳化4
四、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友好化5
五、延长使用寿命,建筑耐久化5
六、提升管理水平,实现智能化6
第二节评价工作及基本要求7
一、评价工作概述7
二、评价基本要求7
三、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8
第二章项目选址12
第一节场地环境安全与再生利用12
一、场地再生利用12
二、场地位于规划区范围以外13
三、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14
第二节城市基础设施19
一、绿色低碳生活与设施配套19
二、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20
第三章工业化建造与环保建材26
第一节建筑工业化26
一、我国的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建筑26
二、国家及地方政策引导27
三、建筑工业化体系28
四、装配式建筑28
五、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30
第二节环保建材34
一、可再循环材料及废弃物利用34
二、绿色建材36
三、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37
第四章增量成本与效益45
第一节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45
一、增量成本构成45
二、增量成本分析45
三、计算方法47
四、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47
第二节效益评估——碳排放48
一、碳排放计算48
二、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49
第五章绿色金融与保险51
第一节绿色金融51
一、绿色金融的概念51
二、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51
三、绿色金融政策52
第二节建筑工程质量保险53
一、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的概念53
二、主要建筑工程质量保险产品53
三、投保与理赔55
四、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的作用55
五、相关政策及推行情况56
六、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57

第二篇规划布局与室外环境59
第六章上位规划60
第一节土地开发利用60
一、规划条件、指标及决策方法60
二、地下空间利用61
三、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68
第二节场地竖向与海绵设计73
一、国外相关经验73
二、海绵城市的发展及内涵74
三、海绵城市设计75
四、少雨地区海绵城市的建设81
五、雨水花园设计82
六、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84
第七章建筑布局与场地设计91
第一节场地物理环境91
一、风环境-场地内气流组织91
二、光环境-日照遮挡与优化92
三、热环境-建筑布局与绿化遮阳97
四、声环境-隔声降噪与声景优化100
五、评价相关条款106
第二节内部交通体系115
一、动态交通115
二、静态交通116
三、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118
第八章生态保护与景观绿化127
第一节生态保护与修复127
一、建设前期的本底调查127
二、设计阶段的保护措施128
三、建设过程中的生态修复128
四、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129
第二节景观设计与绿化130
一、活动空间131
二、水景及水系统133
三、夜景照明135
四、绿化种植138
五、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141

第三篇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166
第九章建筑、结构专业167
第一节确定建筑意象167
一、建筑形体167
二、立面设计169
三、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173
第二节优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177
一、恰当选用保温系统177
二、提高外窗热工性能178
三、节能型墙体178
四、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179
第三节室内布局与物理环境185
一、平面布局与“低能耗舒适”185
二、平面布局与室内声环境186
三、平面布局与室内空气质量186
四、平面布局与空间可变性187
五、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187
第四节通行安全与便利202
一、提升安全性202
二、无障碍设计203
三、设置标识系统203
四、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203
第五节结构与细部构造206
一、结构安全207
二、选材恰当207
三、构造可靠207
四、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208
第十章建筑设备专业225
第一节给排水专业225
一、节水技术225
二、非传统水源利用226
三、供水系统水质保障227
四、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227
第二节暖通空调专业235
一、暖通空调冷热源235
二、暖通空调风系统236
三、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236
第三节电气专业250
一、照明系统节能251
二、电气设备节能251
三、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252
第四节可再生能源利用271
一、鼓励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背景271
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性要求271
三、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272
第十一章全装修274
第一节全装修理念阐释274
一、发展历程274
二、全装修的定义274
三、推广全装修的目的274
四、全装修的设计、验收标准275
第二节室内环境质量要求275
一、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制275
二、室内生理等效照度控制275
三、对吸烟的有关要求275
第三节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276
一、主要条款276
二、其他相关条款281

第四篇绿色建筑施工管理283
第十二章绿色施工概述284
第一节绿色施工的发展现状284
一、相关政策284
二、技术标准发布情况285
第二节绿色施工管理体系286
一、绿色施工策划286
二、绿色施工组织设计287
第十三章绿色施工评价288
第一节绿色施工评价体系288
一、绿色施工评价标准288
二、绿色施工评价的主要内容288
第二节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289
一、第9.2.8条289
二、第9.2.10条291

第五篇建筑运行维护294
第十四章绿色物业管理295
第一节绿色建筑运行295
一、绿色物业管理的定义295
二、绿色建筑运行现状296
第二节相关规范、标准296
一、《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JGJ/T 391—2016)296
二、《绿色物业管理项目评价标准》(SJG 50—2022)297
第十五章绿色建筑评价的要求298
第一节评价工作要求298
一、体现环保理念298
二、突出过程控制298
三、落实用户反馈299
四、利用智能化技术299
第二节2024年版评价标准相关条款300
一、主要条款300
二、其他相关条款305

结语309
参考文献311
內容試閱
时代发展到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其绿色化发展至关重要。绿色建筑作为一种能够满足人们对舒适、健康、环保等需求的建筑形式,正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主流。本书的编写旨在为绿色建筑的设计与评价提供全面、系统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助力建筑行业在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建筑立足于人文关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关注人的体验感和幸福感,环境承载力和资源配置,建筑、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以及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我国幅员辽阔,经纬跨度大,按照传统建筑热工学可划分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五个气候区,同时《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 50178—1993)将建筑气候区划分为7个一级区、20个二级区。在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与其所在的地域气候的相互作用,灵活运用建筑设计策略,合理组织各种要素,最终构成与当地气候和谐统一的人造环境。
本书涵盖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策略、材料选用以及评价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集结了建筑规划、设计、图审、建设、施工以及建设管理等相关领域具有相应执业资格的行业专家,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大量实际项目经验,协同合作编写而成。本书从实际工作过程出发,有的放矢地在基本建设流程下逐步权衡各方面的得失并落实绿色建筑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从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五个方面入手,对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详细阐述,让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与项目的各阶段工作融为一体,将后置式的大量绿色建筑申报工作拆分、化解开来,引导项目从前至后、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合格的绿色建筑。
对于设计人员,本书是打开绿色建筑设计之门的钥匙。它详细阐述了从项目选址、场地规划、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到材料选择等各个设计环节的绿色策略。无论是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高效隔热材料、节能窗户和智能温控系统等减少能源消耗,安装节水设备、雨水回收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还是选用可再生、可回收的环保材料以降低环境影响,都有清晰的指导方向。让设计人员明晰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知晓各指标的具体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以满足相应等级的评价标准。
对于评价人员,本书是精确评判绿色建筑星级的可靠依据。它详细阐述了每款条文的评价要点、实施途径、关注点及建议提交材料等内容,明确了各阶段技术指标和评价方法,包括量化的评估标准和定性的考量因素,使评价人员能准确理解和把握绿色建筑的各项评价指标与要求,有针对性地对项目就节能、节材、室内环境质量等具体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价。另外,它也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语言和标准,使各方人员对绿色建筑评价的理解和认识达成一致,便于评价人员与各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推动绿色建筑评价工作顺利开展。
本书按照基本建设流程行文,以2024年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为基础充实绿色建筑工作的细节。全文依次从项目前期策划、规划布局与室外环境、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以及建筑运行维护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并针对项目各个阶段列举了绿色建筑的相关要求及技术要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完整的绿色建筑知识体系,可指导建设单位人员制订绿色建筑的管理策略和目标;辅助设计单位人员在设计阶段收尾过程中制作绿色建筑自评专篇;指导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采取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等措施;协助主管部门在绿色建筑专项验收时完成检查工作;或供评审专家参考。为了从项目前期策划开始逐步落实绿色建筑目标,项目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各阶段可按本书目录索引查阅相关内容。无论是设计人员寻求创新设计思路,还是评价人员开展准确评价,都能够从本书中获取准确、实用的信息和方法。
另外,本书各个评价条款设置了“参评指数”,描述参评该条款在绿色建筑评价工作中的得分难易程度。参评指数以“★”多少来表达一般建设项目的得分难易程度,得分难度随着“★”的减少而提高,最高设置五颗星(★★★★★),表示该条款是评价标准当中的控制项,或现行的规范、标准中有相应的强制性条款要求。其他评分项和加分项则由易到难依次设置,一颗星(★)表示该条款的得分难度较大。相关条款中也会逐条对参评指数的确定给出相应的解释,给绿色建筑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面临抉择时提供更多支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人员可参照该指数制订评价方案,更好地降低绿色建筑的设计与评价的工作难度,使其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本书亦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教材,助其系统学习绿色建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其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的能力,提升其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总之,希望本书能成为推动绿色建筑事业发展的有力工具,助力我们走向更加舒适、更可持续的建筑未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