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亨利·贝尔坦的“中国阁”
》
售價:HK$
347
《
超越高绩效团队教练(第4版)
》
售價:HK$
714
《
四旋翼无人机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算法
》
售價:HK$
449
《
我一直在想:丹尼尔·丹尼特自传
》
售價:HK$
714
《
投资反脆弱修炼手册
》
售價:HK$
296
《
永劫馆超连续杀人事件:魔女决定与X赴死
》
售價:HK$
281
《
三九全景脉法
》
售價:HK$
301
《
我们建构的世界--社会理论与国际关系中的规则与统治(东方编译所译丛)
》
售價:HK$
449
編輯推薦:
本书为第四届“两岸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与语文生活”研讨会论文集。
內容簡介:
全书秉持“求同化异、便利应用”的宗旨,关注海峡两岸的现实语言生活,内容涉及两岸语言政策及语言调查研究、两岸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对比研究、两岸语言与文化的认同与融合研究、两岸语言服务研究、两岸辞书编纂研究、两岸语文教育与汉语水平考试研究等方面,对促进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關於作者:
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辞书学会会长,两岸语言文字合作与交流协调小组组长。主要从事语言学理论、儿童语言学、语言规划学、语言国际传播等领域的研究,出版《儿童语言的发展》、《汉语量范畴研究》《语法研究录》、《中国语言规划论》(增订本)、Language Planning in China、《人生初年》、《语言小品文》等著作10余部,主编《全球华语词典》和《全球华语大词典》,发表论文700余篇。主持编写《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数年,与李嵬联合主编的The Language Situation in China(Volume 1-7)由德国德古意特出版社与商务印书馆联合出版。
目錄 :
二十年来的中国语言生活研究 李宇明
台湾地区的方言与移民 竺家宁
台湾地区的语言服务 江静仪 屈哨兵
粤台博物馆地方语言服务与应用研究 秦绿叶
由苗栗县四个客家乡镇来看当地的语言状况以及客家话能力 彭心怡
闽南话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中的文化价值 苏金智
基于事件空间理论的青礁村语言景观与闽台认同研究 银 晴 苏新春
从多元耦合看闽台语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王进安 林 澜 薛夏滢
通用中文在港式中文里的融合度考察--以“微信”为例 任 纹
海峡两岸共同语融合研究综述 刘吉力
浅析海峡两岸中小学课程教学中科技名词的差异 代晓明
台湾地区康轩版中小学语文教材话语叙事建构探讨 杜晶晶
台湾地区华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最新动向及关注点 吴晓芳 麦晓婷
汉语水平考试(HSK)、华语文能力测验(TOCFL)、华文水平测试(HC)阅读考试对比分析研究 陆佳幸
《国语日报字典》释义问题平议 范文杰
海峡两岸“语言癌”问题研究 罗琭昕
从同形异义短语“烧仙草”看海峡两岸汉语的多层互动 陈楷森 李惟君
海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海峡两岸旅游用语差异分析--以旅游用语308组异用表达为例 彭宗平
第四届“两岸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与语文生活”研讨会概况
內容試閱 :
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古来如此。但“语言生活”作为一个概念在中国使用,仅有几十年历史。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语言生活”才发展为中国语言规划学的一个基础概念。检索中国知网,截至2024年11月底,篇名中含有“语言生活”“语言文字生活”“语文生活”的论文,已过万篇;以这些词语为关键词的,有近500篇。 2004年,以语言生活监测为目标的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成立,《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开始筹编。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编纂基本完成。2006年3月,J育部、国家语委召开了“纪念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50周年座谈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学术研讨会”,“语言生活”这一词语不断出现在会议的领导讲话中;会后,《光明日报》发表《构建和谐的社会语文生活》的评论员文章。2006年5月,J育部、国家语委召开“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新闻发布会,时任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题为《关注语言国情,建设和谐的语言生活》的书面讲话。2007年9月15日,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赵沁平主任在《光明日报》发表《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文化》。从2004年到2007年,“语言生活”发展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概念,也成为中国语言规划学者的重要研究话题。
我们再来看看海峡两岸人们的活动状况。汉民族跟台湾发生联系,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设官治理,另一方面是移民活动。
我们回顾一下台湾的设治与移民。
早在元代,就开始设立官府,对台湾进行有效的治理。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设立澎湖巡检司,这时,已经有大批的公职人员跟知识分子居住于澎湖列岛。台湾开始使用当时的汉民族共同语——官话。这个官府管辖的范围包含了台湾岛。当时的官府所属的海巡单位,不定时地巡逻台湾西部沿海地区,管理汉人跟少数民族的贸易活动,以及税收工作。 至于闽南人的大量移民,则在明末,也就是在17世纪,这些移民主要是农民,他们带来了漳州话跟泉州话,也就是闽南话。
在大量移民以前,汉民族早期跟台湾岛的联系,时代非常久远。据《三国志》,当时孙权就曾经派人来到台湾。《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载:吴黄龙二年(230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当时所谓的亶洲,大约是现在的日本九州跟琉球一带,所谓的夷洲指的就是台湾。这段历史《资治通鉴》也有记载: 春,吴主使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亶洲,欲俘其民以益众。(《资治通鉴》卷七十一) 卫温、诸葛直军行经岁,士卒疾疫死者什八九,亶洲绝远,卒不可得至,得夷洲数千人还。温、直坐无功,诛。(《资治通鉴》卷七十二) 之后,到了隋唐时代,隋炀帝在大业六年(610年)时,派虎贲郎将陈稜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经略“流求”,学者认为所到之地即为澎湖。也有学者认为,这个船队所到之处,应该就是现在的台湾岛或琉球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