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HR如何招聘人才:招聘思维与技能
》
售價:HK$
286

《
《汉印精选》
》
售價:HK$
959

《
思索马基雅维利
》
售價:HK$
755

《
皇帝与国王:足利义满和他的时代(颠覆天皇王权的逆贼将军,还是活用东亚朝贡规则的政治能人?)
》
售價:HK$
301

《
锦衣行 (《白衣公卿》影视原著小说)
》
售價:HK$
254

《
乘风而上(美依礼芽中文自传)
》
售價:HK$
398

《
金庸江湖的另一面
》
售價:HK$
301

《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售價:HK$
305
|
| 編輯推薦: |
|
《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先贤画传》通过107幅精美炭笔素描与精炼文字传略,全景式呈现地理学先贤的学术风采与精神风骨。书中每位地理学家均配有二维码,链接高清素描图像及延伸阅读资源。通过追溯先贤求真足迹与家国情怀,为我国地理学发展史研究、教育与精神传承提供生动载体。强烈推荐这份科学与艺术交融的珍藏之作。
|
| 內容簡介: |
|
《画传》本画传共收录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先贤107 位,以出生年份先后为序,涵盖了我国近现代地理科学各主要分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的主要贡献者、中国地理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以及祖国东西南北中地理教育园地的拓荒耕耘者,以“炭笔素描+文字传略”的版式呈给读者,构建起一座跨越时空的群像长廊,既为存史,更为铸魂,让先贤们的家国情怀与求真精神在纸页间生生不息。每位先贤的页面均附有独立编码的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可下载高清素描图像以供科普和教学使用,并可链接至延伸阅读资源。本书从人物学术贡献这一侧面展示中国地理学科发展轨迹,缅怀先贤,增强文化自信,激励传承创新,接续奋进。
|
| 關於作者: |
陈健飞,广州大学教授,原地理科学学院院长。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和自然资源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和译著多部,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多项,获评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 。曾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暨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专委会主任。
吴志峰,广州大学二级教授,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院长 。主要从事地理学和遥感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主编粤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和信息地理专委会副主任、中国遥感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地理学会理事长。
刘洪杰,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自然地理、环境生态、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发表学术论文及专题研究报告50多篇,主编3部、参编3部教材。兼任《华南地理学报》编辑部主任。
|
| 目錄:
|
邹代钧(1854—1908)/ 003 张相文(1867—1933)/ 005 章鸿钊(1877—1951)/ 007 丁文江(1887—1936)/ 009 翁文灏(1889—1971)/ 011 竺可桢(1890—1974)/ 013 李学清(1892—1977)/ 015 袁复礼(1893—1987)/ 017 叶良辅(1894—1949)/ 019 傅角今(1895—1965)/ 021 黄国璋(1896—1966)/ 023 葛绥成(1897—1978)/ 025 谢家荣(1898—1966)/ 027 冯景兰(1898—1976)/ 029 曾世英(1899—1994)/ 031 王 庸(1900—1956)/ 033 谌亚达(1901—1981)/ 035 胡焕庸(1901—1998)/ 037 王益厓(1902—1968)/ 039 吕 炯(1902—1985)/ 041 王成组(1902—1987)/ 043 夏坚白(1903—1977)/ 045 陶绍渊(1903—2003)/ 047 吴尚时(1904—1947)/ 049 方 俊(1904—1998)/ 051 刘恩兰(1905—1986)/ 053 林观得(1905—2003)/ 055 邹豹君(1906—1993)/ 057 涂长望(1906—1962)/ 059 曹廷藩(1907—1990)/ 061 沙学浚(1907—1998)/ 063 马溶之(1908—1976)/ 065 徐近之(1908—1982)/ 067 严德一(1908—1991)/ 069 李连捷(1908—1992)/ 071 王德基(1909—1968)/ 073 孙敬之(1909—1983)/ 075 周廷儒(1909—1989)/ 077 林 超(1909—1991)/ 079 鲍觉民(1909—1994)/ 081 李海晨(1909—1999)/ 083 王之卓(1909—2002)/ 085 叶 汇(1910—2001)/ 087 周立三(1910—1998)/ 089 梁 溥(1910—2006)/ 091 李旭旦(1911—1985)/ 093 谭其骧(1911—1992)/ 095 侯仁之(1911—2013)/ 097 吴壮达(1911—1985)/ 099 冯绳武(1912—1991)/ 101 李春芬(1912—1996)/ 103 史念海(1912—2001)/ 105 罗开富(1913—1992)/ 107 任美锷(1913—2008)/ 109 黄秉维(1913—2000)/ 111 邹新垓(1915—1975)/ 113 宋家泰(1915—2007)/ 115 朱显谟(1915—2017)/ 117 席承藩(1915—2002)/ 119 刘培桐(1916—1994)/ 121 王乃樑(1916—1995)/ 123 沈玉昌(1916—1996)/ 125 丁锡祉(1916—2008)/ 127 陈尔寿(1916—2012)/ 129 葛以德(1916—2013)/ 131 严钦尚(1917—1992)/ 133 刘东生(1917—2008)/ 135 杨怀仁(1917—2009)/ 137 钟功甫(1917—2015)/ 139 吴传钧(1918—2009)/ 141 赵松乔(1919—1995)/ 143 施雅风(1919—2011)/ 145 唐永銮(1919—2006)/ 147 陶诗言(1919—2012)/ 149 邓静中(1920—1994)/ 151 陈述彭(1920—2008)/ 153 严重敏(1920—2017)/ 155 陈吉余(1921—2017)/ 157 曾昭璇(1921—2007)/ 159 陈桥驿(1923—2015)/ 161 黄锡畴(1924—2011)/ 163 景才瑞(1924—2020)/ 165 左大康(1925—1992)/ 167 景贵和(1926—2021)/ 169 黄 进(1927—2016)/ 171 王恩涌(1927—2023)/ 173 张兰生(1928—2020)/ 175 刘胤汉(1928—2021)/ 177 李文彦(1929—2020)/ 179 朱震达(1930—2006)/ 181 赵其国(1930—2023)/ 183 陈传康(1931—1997)/ 185 陈 才(1931—2020)/ 187 谭见安(1931—2023)/ 189 刘南威(1931—2024)/ 191 李文华(1932—2022)/ 193 章 申(1933—2002)/ 195 杨吾扬(1933—2009)/ 197 李吉均(1933—2020)/ 199 郭来喜(1934—2021)/ 201 夏训诚(1934—2022)/ 203 张 超(1936—2023)/ 205 刘兴土(1936—2021)/ 207 孙九林(1937—2023)/ 209 牛文元(1937—2016)/ 211 林炳耀(1940—2018)/ 213 李小文(1947—2015)/ 215 后 记 / 216
|
| 內容試閱:
|
泱泱中华,俊才星驰。凝视着《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先贤画传》(以下简称《画传》)封面上那铭刻中国地学会百年沧桑的丰碑(矗立于天津市海河耳闸公园地学文化广场的中国地学会成立百年纪念碑),其肌理间延展着一道裂变时空的缝隙,内嵌的不锈钢地球仪犹如洞彻寰宇的眼眸——恰似百年前西学东渐时,地学新知穿越重洋叩启华夏文明之窗。百余载星霜流转,地理学薪火在代际传承中愈发明亮,终成今日华夏大地上的璀璨星河。当历史长河中的地理先驱们渐次隐入文献深处,本书的作者萌发以丹青为舟楫溯游回溯的念想。诚如刘勰所言 “记传述事,赋颂咏美,图绘兼备”,《画传》这种文图互文的叙事形态,恰是对学术传统的诗意致敬。 《画传》遴选了 107 位已故地理学宗师,以“炭笔素描+文字传略”的形式呈给读者,构建起一座跨越时空的群像长廊,既为存史,更为铸魂,让先贤们的家国情怀与求真精神在纸页间生生不息。每位先贤的页面均附有独立编码的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可下载高清素描图像以供科普和教学使用,并可链接至延伸阅读资源。唯愿这些图文信息能化作渡河之筏,引后来者触摸真实可触的学术肌理,感知生生不息的探索精神。当学子循着这些画像回望,愿他们看见的不仅是历史长河里的璀璨星辰,更是一个民族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智慧叩问苍穹的永恒征程。 《画传》的编著者陈健飞、吴志峰、刘洪杰三位教授,以立德树人的情怀和地理学人的情结,自选主题,不辞辛劳,克服困难,历经数载,终成佳作,为我国地理学科发展史增添了宝贵文献,为地理学子们打开了新的窗口,我深表赞赏和敬意,乐为《画传》作序。 张国友 中国地理学会党委副书记、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2025 年6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