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植梦花园:从游走世界到回归故乡的园艺旅程
》
售價:HK$
449

《
鲍鹏山新批水浒传(全三册)
》
售價:HK$
1520

《
中国石窟音乐图像大典
》
售價:HK$
1367

《
希波战争
》
售價:HK$
449

《
泥土之美——探寻泥咕咕的手工艺与生活文化
》
售價:HK$
500

《
商业盈利模式一本通 可复制的生意经 让每一分钱聪明盈利
》
售價:HK$
265

《
新加坡环境发展史(1965-2015):迈向环境可持续发展之旅
》
售價:HK$
500

《
山水并野形图研究
》
售價:HK$
398
|
| 編輯推薦: |
1.打破认知藩篱,重塑人类自然观:从基因层面揭示人类与黑猩猩98%的高度同源,阐述人类行为与动物本能千丝万缕的联系,助读者重新审视自身在自然中的坐标,开启震撼心灵的认知重塑之旅。? 2.跨学科盛宴,科学人文双融合:巧妙交织演化生物学、社会学、哲学等多领域知识。借科学数据阐明动物意识的神经基础,用人文案例剖析人类“去动物性”行为的深层根源,为“接纳动物性”观点筑牢根基,兼具学术严谨与人文关怀。?? 3.AI 时代身份指南:当 AI 模糊人类智能边界,本书适时点明,人类的珍贵不在于追求 “超越动物” 的全能,而在于体验 “作为动物” 的独特感受:爱与悲伤、对星空的敬畏、对生命有限的坦然。
|
| 內容簡介: |
爬上进化论顶端的我们,似乎一直羞于承认自己是动物。这种观念从各个层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造成了物种灭绝、自然资源耗竭、科技狂想等种种现代困境,让地球上的生命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本书作者集结科学、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大量论证,带领读者重思人类的起源和身而为人的意义,让我们认知到“忘记自己是动物”是一种傲慢的态度。唯有将自身视为动物,我们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珍惜我们动物身体的体验,看见其他物种之美。
|
| 關於作者: |
梅兰妮·查林杰(Melanie Challenger),英国作家,人类史、自然史、环境哲学研究家,处女作《关于灭绝》(On Extinction)曾被《出版人周刊》评选为2012年最佳非文学类书籍,并获颁圣塔芭芭拉图书馆绿色环境写作奖。她也曾以对加拿大伊努特人的研究获颁现代达尔文奖,并在艺术委员会国际奖学金资助下与英国南极调查队一同研究捕鲸的历史。现为英国独立慈善机构纳菲尔德生命伦理学理事会成员。 耿丽,山东济南人,翻译硕士,现任职于徐州工程学院。翻译出版作品近五百万字,主要有《政府论》《西方哲学史》《金枝》《蜜蜂的寓言》等世界名著,中国青少年读者所熟知的《猫武士》《疯狂外星人》《狗男孩》等奇幻励志文学作品,还有《鸟的天空》《金融的秘密》《麦克米伦少儿百科全书》等科普读物,其中《鸟的天空》被评为2014年重庆市优秀科普图书。
|
| 目錄:
|
第一章 不可磨灭的印记001
第二章 梦想成就伟大011
第三章 心智内战 073
第四章 疏离于世界之外143
第五章 星星的足迹 195
尾 声 论身为动物的美215
精选书目229
参考文献 230
|
| 內容試閱:
|
[if !supportLists]第一章 [endif]不可磨灭的印记 如今主宰世界的动物不认为自己是动物,描绘未来蓝图的动物不愿再是动物。这值得我们深思。数百万年前,直立行走的猿猴学会了以石头为工具,此后历史便掌控在了无毛灵长类动物的手中,现在他们的技术已足以改变生命的最小单位。 人类目前是最强有力的进化推动者,其力量远远超过了性选择或选择性繁殖。基因组学和基因编辑技术的重大突破,使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动物的生命机理得以改写;我们创造了人源化肝脏或大脑内移植有人类细胞的啮齿类动物;我们培育出按照设定时间生长的鲑鱼;科学家可以通过修改DNA片段诱发某个野生动物种群的致命突变。 与此同时,其他生物界已陷入危机之中。无论在海洋和森林里,还是在沙漠和平原上,许多其他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减少。用地质学的术语来说,人类俨然是冰河时期那股巨大的破坏力。城市和工业的影响无所不在,土壤里、深海生物的细胞中,甚至遥远的大气层内都留有它们的印迹。根源在于我们并不知道该如何对待生命。产生这种困惑的部分原因是,我们无法确定其他生命形态对我们有多大的意义,或者说,对我们有无意义。 人类是生物界的特例,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看法。若干世纪以来,人类似乎从未将自己视为动物。无论是从理性还是从意识看,我们身上的确具有某种独特的价值。在宗教信仰者看来,人不是动物,而是有灵魂的生物。在人本主义之类强调摆脱迷信的世俗意识形态中,生物的种属关系仍至关重要,仿佛人和动物间天然就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