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颜值、学历及正义:基于评赋正义的歧视问题研究

書城自編碼: 416462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晓非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035827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9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售價:HK$ 602
陵迟:鲁国的困境与抗争
《 陵迟:鲁国的困境与抗争 》

售價:HK$ 449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售價:HK$ 449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
《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 》

售價:HK$ 449
广雅·法史万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撷英(通过礼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展现法律史背后的文化史。)
《 广雅·法史万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撷英(通过礼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展现法律史背后的文化史。) 》

售價:HK$ 403
要有光
《 要有光 》

售價:HK$ 352
岁月的泡沫(波伏瓦、加缪的密友,法国文坛鬼才书写爱情霍乱!)
《 岁月的泡沫(波伏瓦、加缪的密友,法国文坛鬼才书写爱情霍乱!) 》

售價:HK$ 214
索恩丛书·帝国计划:英国世界体系的兴衰(1830~1970)
《 索恩丛书·帝国计划:英国世界体系的兴衰(1830~1970) 》

售價:HK$ 862

編輯推薦:
企业是否能以相貌作为重要考量录用某人?普通大学学生的素质一定低于“985”高校的吗?女性司机的驾驶水平就是弱于男性司机的吗?

在日常生活中,基于相貌、学历等对人进行区别对待的做法,不仅存在于求职、求学等公共资源的分配中,也广泛存在于交友、婚恋、消费等私人生活领域中。其中一些做法被视为道德上有问题,构成了通常所说的“歧视”。而另一些区别对待的做法通常不被视为道德上有问题,甚至被视为道德上正当的。

本书想要说服读者,日常生活中许多习以为常的区别对待在道德上是错误的,而对歧视现象保持敏感,是人性的证明。
內容簡介:
相貌歧视和统计性歧视是两类较突出的歧视现象。本书关注这两种歧视现象,通过丰富且详细的案例,探讨它们在道德上存在的问题,在哪些情况下应当被纠正, 以及纠正它们的恰当策略。
本书属于《师说》系列。
關於作者:
晓非,本名刘晓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道德责任理论、歧视问题、道德哲学和实验哲学。著有《归责与规范:一种道德责任理论》等。哲学研究之余,致力于哲学普及工作,开设有哲学普及微信公众号“实验哲学”。在歧视问题的研究上享有国际声誉。
目錄
引言|1

第一章 私人品味|6
一、 公共领域中的歧视|8
二、 权衡自由与污名压力|14
三、 行动者中心理论|19
四、 可能的反对|24
五、 受害者中心视角|27
六、 不应得反驳|32
七、 不严重反驳|34
八、 本章小结|40

第二章 以貌取人|44
一、 以貌取人的形式|47
(一) 以貌取人与审美评价|47
(二) 以貌取人与品性评价|49
(三) 以貌取人与能力评价|53
二、 可能的道德问题|56
(一) 贬低价值|56
(二) 不当伤害|57
(三) 无视个体性|57
三、 “胖子、娘娘腔和亚裔勿扰”|61
四、 简单审美评价的道德问题|63
五、 审美上的公共义务|73
六、 审美上的自我义务|76
(一) 选择渠道|77
(二) 开放态度|78
(三) 表达批评|80
七、 可能的反对|84

第三章 尊重个体|94
一、 对尊重个体性的质疑|98
二、 何谓个体性证据|103
三、 概念的进一步澄清|107
四、 “道德入侵”理论|117
五、 如何尊重个体性|124
(一) 证据相关性|126
(二) 证据获取难度|127
(三) 结论影响力|128
六、 尊重个体性的恰当程度|130
七、 为何要尊重个体性|133
八、 本章小结|138

第四章 以偏概全|140
一、 第一学历歧视|141
二、 保研制度|145
三、 无推免资格者|149
四、 有推免资格者|158
五、 年龄歧视|162
六、 私人领域的以偏概全|166
(一) “恶其余胥”|170
(二) “抬举式”压迫|172
(三) 传播刻板印象|174
七、 本章小结|178

第五章 评赋正义|181
一、 两种传统正义类型|182
二、 评赋正义|186
三、 想法如何过犯|192
四、 程序而非实质正义|202
五、 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204
六、 如何培养评赋正义感|208
七、 结语|212

参考文献|216
后记|234
內容試閱
引 言
韩梅梅的小区附近有两家健身房,其中一家的健身教练长相普通,另一家的则长得很帅气。两家健身房的设备、服务和价位都相同,但韩梅梅选择购买健身教练更帅气的那家的会员。

李雷是某大学的研究生导师,今年有两位考生报考他的博士研究生。两位都是女生,教育背景也大致相同,其中一位女生长相普通而另一位长相出众。李雷选择录取那位长相出众的学生。在伦理学课上,我就上面两个故事询问了学生们的看法。大多数人认为李雷的做法不对,但韩梅梅的做法没有问题。韩梅梅依据健身教练的长相决定购买一家健身房的会员卡而不购买另一家的,李雷依据考生的长相决定招收一位考生而不招收另一位。同样是基于相貌的区别对待,为什么李雷的做法有问题而韩梅梅的做法却没有?

有同学回答说:“长相与学术能力无关,所以李雷的做法不对。”但长相与健身培训能力同样无关。还有同学提出:“购买健身房的会员是韩梅梅的私事,而博士生招生不是私事,李雷以貌取人的做法是假公济私。”但李雷以貌取人或许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喜好,而是因为长相出众的博士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考虑下述的李雷的回应:“就像有人会偏好长相出众的健身教练,学生也会偏好长相出众的老师,从博士毕业生找工作的前景考虑,我以貌取人的做法并不比韩梅梅以貌取人的做法更糟。”

在日常生活中,基于相貌对人进行区别对待的做法屡见不鲜。其中一些做法(比如李雷的做法)被视为道德上有问题,构成了通常所说的“歧视”,即不正当的区别对待。而另一些区别对待的做法(比如韩梅梅的做法)通常不被视为道德上有问题,甚至被视为道德上正当的。比如,古代社会出将入相,讲究仪表堂堂;时下许多岗位的招聘,要求“相貌气质俱佳”。或许最能体现许多人对这些以貌取人做法的态度的,是这句网络流行语:“颜值即正义。”

区别对待不只限于以貌取人。稍微浏览一下中文互联网,就能发现它是多么普遍:“嫁人不嫁凤凰男”“女司机是马路杀手”“十个河南九个骗”“金本银硕铜博”“文科生是万金油”“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出身、性别、籍贯、学历、学科、职业、肤色、年龄等都可以是区别对待的理由。区别对待不仅存在于求职、求学等公共资源的分配中,也广泛存在于交友、婚恋、消费等私人生活领域中。

本书想要说服读者,日常生活中许多习以为常的区别对待在道德上是错误的。那些让我们反对李雷以貌取人的做法的理由,同样应用来反对韩梅梅以貌取人的做法。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这些理由是什么。
与西方主流的反歧视理论聚焦于就业、教育等公共领域的歧视现象不同,本书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私人生活中的歧视现象上,尤其是在私人关系中如何评价他人。本书与主流的歧视文献的另一个不同在于,西方的歧视理论往往更关注种族、性别等类型的歧视,本书则选取了两类在中国社会常见但很少被严肃讨论的歧视现象:相貌歧视和学历歧视。

通过分析相貌歧视和学历歧视现象以及它们在道德上存在的问题,本书将提出一种新的正义概念——评赋正义。不同于目前两种主流的正义类型,即分配正义和纠正正义,评赋正义有独特的伦理原则和应用领域。它不仅对我们的行为提出了要求,也对我们如何看待和评价他人提出了要求。在私人生活中避免以相貌或学历取人,正是评赋正义要求的具体体现。

考虑到本书的读者不只有专业学者,许多哲学理论上的技术细节不会被详细展开讨论。但所有严肃的哲学讨论都必须基于清晰的概念,因此对相关哲学术语需要进行必要的界定。当本书说一个做法是道德上“错误的”“不正当的”“有问题的”或者“可反对的”,它说的是这个做法从一种考量视角来看(pro tanto)是道德上错误的,但这不意味着该做法通盘考虑(all things considered)也是道德上错误的。一个行为可能从动机上考量是正当的,但造成了坏的结果,因此从后果上考量是错误的;一个行为可能遵守了对别人的承诺,因此从遵守承诺的角度来看是正当的,但是该行为却同时侵害了另一个人的权利,因此从保护权利的角度来看是不正当的。在伦理学中,当我们考察一个行为的道德性质(比如,对或错),我们得出的结论通常是从某个考量视角来看的对或错。换言之,我们考察的是这个行为是否具有某方面的“道德错性”。至于该行为通盘考虑是道德上对的或错的,需要综合各个考量视角才能得出。

以下是本书的结构。
第一章,讨论为什么私人品味中的偏好也可能在道德上是错误的。通过考察支持在就业、教育等公共领域反歧视的理由,本章将论证这些理由同样会反对某些私人品味中的偏好。

第二章,讨论一种具体的私人品味——对相貌的偏好。通过考察不同类型的相貌偏好,本章将分析哪些以貌取人的做法在道德上是可反对的,并提出我们在避免这些做法上应当承担怎样的具体义务。某些以貌取人的做法是基于被评价者的统计性特征,这些做法的错误在于它们不尊重被评价者的个体性特征。

第三章将区分个体性特征和统计性特征,在为“尊重个体性”这一伦理原则作出辩护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如何去尊重个体性。

第四章,聚焦于“第一学历”歧视这一无视个体性的以偏概全的做法,并将保研制度当作“第一学历”歧视的一个典型案例加以考察。此外,本章还讨论了私人生活中几种错误的以偏概全的做法。

第五章,提出“评赋正义”的概念,说明为什么它是不同于分配正义和纠正正义的独特的正义类型。本章考虑并回答了关于评赋正义的几个可能的疑虑,并探讨了如何促成评赋正义的实现。

如何培养评赋正义感

要改变行为或想法,首先要认识到需要去改变的理由。
道德哲学在解释“为何为善”这个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思路。一是诉诸客观的权威。比如,宗教道德观主张道德源自神的命令,这是要遵守道德的理由;康德主义主张道德源自理性的命令,所以作为理性主体的我们必须要遵守。二是诉诸主观的欲望。比如,霍布斯的契约论主张要避免人与人之间无节制的争斗导致的战争状态,每个人都必须让渡一部分自由(比如,不去谋杀、不去偷盗),这种让渡构成了社会的道德规范,而遵守道德规范的理由是自我保全。

为什么要接受评赋正义?为什么在私人评价中要避免以貌取人、以偏概全?这一方面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的自主性和个体性都应得尊重;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道德价值和个体性得到他人的尊重。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道德价值和个体性被别人无视,你也应该在评价中尊重他人的道德价值和个体性。

培养道德感,首先是培养共情能力、培养换位思考能力。我们在评价别人时,应该尝试将自己放在被评价者的位置,假想自己因为相貌、籍贯或学历就被负面评价时的感受;或者尝试联想自己上一次因为这些理由被别人贬低的经历……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能帮助我们在评价别人时尽可能采用自己想要被看待的方式来看待别人。
认识到改变的理由后,需要做出正确的改变。评赋正义要求我们在评价时使用正当的评价标准。有些评价标准可以通过认知的改变而自然改变。比如,当认识到“女司机都是马路杀手”是基于靠不住的证据时,这一认识会让一个理性的人不再使用性别作为判断司机水平的依据。但另一些评价标准不会随着认知的改变而自然改变。比如,即便认识到现有的审美标准会伤害肥胖的人获得基本福祉的平等机会,一个习惯了以瘦为美的人仍然很难以胖为美。要改变这些内化的评价标准,需要更深刻的思维习惯的改变。我们可以通过将自己置于更多元的审美环境中,以开放的心态去接触和认识那些此刻被认为不美的人身上的积极特征,从而逐渐形成更包容的审美观。同样的,要克服以偏概全的评价习惯,我们可以通过接触那些被标签化的个体,认识到他们不是一套模板下可随意替换的样件。当这样的例外经历足够丰富和鲜活,就会改变以偏概全的习惯思维。

思维习惯的改变,不仅需要个体的努力,也需要环境的配合。只有环境中存在丰富各异的实例,接触不同范例的尝试才容易成功。因此,那些有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元的范例的机构和个人,需要去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二章提到的CK品牌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有社会影响力的企业,有责任去提供更多元的审美形象,从而让拓宽审美经验的个体努力更易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不少促进审美多元化的做法非但未能促成更多元的审美经验,反倒起了相反的效果。比如,为了种族形象的多元化,电影公司特意用拉丁裔演员来扮演白雪公主;为了推广多元审美,游戏公司在游戏主角的设计上,强制玩家使用不符合其审美的角色。这些做法招致了激烈的批评和抵制。

这些做法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 要去真正改变人内在的审美标准和思维习惯,被改变者需要对改变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发自内心的认同,一方面需要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对象的积极特征。当亲眼看到一位体型肥胖的舞者表现出令自己惊异的舞蹈技巧和韵律感时,人们更容易消除“笨拙的胖子”这一刻板印象;《权力的游戏》中的“小恶魔”提利昂之所以得到观众的认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睿智犀利的语言和扮演者丁拉基震撼人心的表演。多元形象的推广,如果只是为了多元而多元,不能让人们真切感受到这些形象的吸引人之处,就难以实现对内在标准和思维习惯的改变。另一方面,多元形象的推广如果对人们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造成过大的冲击,也难以引发认同。文化符号常常有一些相对固定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人们文化认同的一部分,对这些特征的随意改变往往会破坏人们的文化认同,从而引起抵触。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孙悟空是以一个公猴子的形象出现,如果为了性别多元将其形象变成母猴子,会破坏很多人对该形象的基本理解。此外,采用强迫的方式让人们接受多元形象——比如游戏中规定玩家只能使用某些角色,也会引起反感。

因此,当下许多推广多元形象的做法所遭遇的批评和抵制,不能说明提供更多元的形象和范例不能帮助人们改变已有的评价标准和思维习惯,更不能说明社会不应该努力去创造更多元的环境。这些批评和抵制只说明,这些努力需要在展现这些多元形象的吸引力上做得更好。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