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 日本数学大师笹部贞市郎扛鼎之作 探讨学校所教数学的来源 揭秘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
》
售價:HK$
337

《
由浅入深学习SAP财务(S/4HANA版)
》
售價:HK$
713

《
图画天地——七世纪前中国山水的图式
》
售價:HK$
796

《
民国教育的记忆与重构
》
售價:HK$
704

《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
售價:HK$
602

《
盗臣:乾隆四十六年钦办大案纪事
》
售價:HK$
383

《
发明与经济增长
》
售價:HK$
454

《
从奥林匹斯山走来:德意志的考古学与爱希腊主义(1750—1970)
》
售價:HK$
653
|
| 編輯推薦: |
|
本书结合新型养老需求,从智能化、标准化和有温度等各个角度,立足于养老设施设计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的需求,结合相关规范、技术要求、设计方案和运营模式,提炼出较为实用的建筑设计要点和方法,方便在实际设计中应用。从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需求出发,以建筑选址布局为基础,一步步引导设计流程,结合结构、机电等不同设计要求,提出设计的关注要点和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法,又以实际案例出发,对养老机构建筑的设计思路与工程要点进行了梳理概括和整理归纳。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全面剖析了我国养老设施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阐述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需求,分析了不同类型长者的服务需求,并介绍了我国养老设施的类型及其发展历程,以及建筑设计规范;深入探讨了养老设施的场地规划及建筑整体设计,包括全过程策划、总体规划、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等关键要素。通过丰富的图解,读者可以直观了解如何根据选址要求、建设规模及功能配比进行场地规划,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功能组织、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设计,打造符合长者需求的养老环境。此外,书中还详细讲解了居住空间、公共空间、辅助服务空间以及室外活动空间和景观设计的要点,涵盖了老人居室、护理站、公共起居厅、公共交通空间、公共餐饮空间、医疗康复空间等多个方面。同时,本书还介绍了消防及安全设计,确保养老设施的安全性和无障碍性。最后,书中展望了养老设施建筑的发展趋势,强调了空间类型的多元化、场景与设施的适老化以及智能化、绿色化等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探讨了养老设施建筑的社会关联性,包括与人的关联性、与周边设施的关联性以及与环境的关联性,为构建更加和谐、宜居的养老环境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
| 關於作者: |
|
高翯,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高 级工程师,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多年,包括建筑及规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参与建筑方案创作研究。先后主持并完成了从规划、方案、初步设计至施工图,累计40万平米的工程设计;主持完成了累计近120万平米的施工图设计任务。多次出色的主持设计了多种类型的大型民用和工业建筑工程设计:范围涵盖住宅、人防车库、幼儿园、学校、社区服务中心、酒店、办公及城市综合体,以及工业园区的车间及厂房等多种类型工程设计。2020年-至今主持负责国投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养老项目建设设计导则》编制工作。参与团体标准《医院物流传输系统设计与施工规范》T/CAME 27-2021的编制工作;参与《失能失智多感官沉浸式干预环境营造》课题研究,经同行专家评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主持设计的上海市虹口区杨树浦路168号办公楼项目(上海国投)获得2020-2021年度优秀工程设计奖(民用)二等奖;主持设计“北京市海淀区北部医疗中心建设工程”项目;主持2020 年度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科研业务建设项目-《泰康养老机构施工图控制要点研究》。
|
| 目錄:
|
第1章 我国养老设施建筑整体情况 1 1.1 人口老龄化下的养老需求 2 1.1.1 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趋势 2 1.1.2 养老服务现状及问题 2 1.1.3 养老需求 3 1.2 服务对象及其需求 4 1.2.1 活力型长者需求 4 1.2.2 失智长者需求 4 1.2.3 失能长者需求 5 1.3 养老设施类型 5 1.3.1 自理型养老设施 6 1.3.2 日间照料型养老设施 7 1.3.3 全日照料型养老设施 7 1.4 养老设施建筑发展历程与现存问题 8 1.4.1 发展历程四阶段 8 1.4.2 养老设施建筑现存问题 11 1.5 我国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 12 1.5.1 通用养老标准 12 1.5.2 机构养老标准 13 1.5.3 社区养老标准 14 1.5.4 居家养老标准 15
第2章 场地规划及建筑整体设计 17 2.1 全过程策划 18 2.1.1 全过程策划概述 18 2.1.2 策划内容要点 20 2.1.3 调研内容及要点 24 2.2 总体规划 27 2.2.1 选址要求及评估 27 2.2.2 建设规模及功能配比 28 2.2.3 场地规划及设计 32 2.3 整体布局 35 2.3.1 功能组织关系 36 2.3.2 空间布局设计 37 2.3.3 平面布局设计 38 2.4 建筑风格 40 2.4.1 新中式风格 41 2.4.2 现代风格 43
第3章 居住空间设计 47 3.1 老年人居室 49 3.1.1 面宽选择 49 3.1.2 模块设计要点 50 3.1.3 模块迭代设计 57 3.2 护理站 59 3.2.1 模块分类 59 3.2.2 模块设计要点 59 3.3 公共起居室 61 3.3.1 模块分类 61 3.3.2 模块设计要点 62
第4章 公共空间设计 65 4.1 公共交通空间 67 4.1.1 门厅 67 4.1.2 公共走廊 70 4.1.3 楼梯与电梯 72 4.2 公共餐饮空间 75 4.2.1 平面布局 75 4.2.2 流线设计 77 4.2.3 空间尺度设计 77 4.3 公共活动空间 78 4.3.1 多功能厅 81 4.3.2 公共娱乐空间 81 4.3.3 公共健身空间 83 4.4 医疗康复空间 83 4.4.1 医务室 83 4.4.2 康复空间 85
第5章 辅助服务空间设计 87 5.1 综合服务站 89 5.2 行政管理用房 93 5.3 厨房 94 5.4 洗衣晾晒空间 100 5.5 其他辅助空间 101 5.5.1 污物间 101 5.5.2 储藏空间 101
第6章 室外活动场地及景观设计 105 6.1 室外活动场地设计 106 6.1.1 场地交通组织设计 106 6.1.2 场地步行系统无障碍设计 109 6.1.3 室外庭院设计 111 6.1.4 室外中庭设计 114 6.1.5 屋顶花园设计 116 6.2 景观设计 119 6.2.1 设计原则 119 6.2.2 景观小品设计 120 6.2.3 景观植物设计 123 6.2.4 景观照明设计 126
第7章 消防及安全设计 131 7.1 安全疏散和避难空间 133 7.1.1 房间疏散门 133 7.1.2 疏散走道 133 7.1.3 楼梯与电梯 134 7.1.4 避难间 135 7.2 安全设计 138 7.2.1 无障碍设计 138 7.2.2 紧急救护 142 7.2.3 安全防护 143 7.2.4 卫生防护 144
第8章 养老设施建筑发展趋势 147 8.1 养老设施建筑空间发展趋势 148 8.1.1 空间类型的“多元化” 148 8.1.2 空间环境营造与情感关怀 148 8.1.3 场景与设施的“适老化” 151 8.2 养老设施应用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153 8.2.1 智能化 153 8.2.2 绿色化 155 8.3 养老设施的社会关联性 158 8.3.1 与人的关联性 158 8.3.2 与周边设施的关联性 159 8.3.3 与环境的关联性 162
参考文献 166
|
| 內容試閱:
|
目前,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老龄化进程中,据联合国数据,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里,全球老年(60岁以上)人口从2亿增长到6亿,平均每年增长约2%。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0亿,全球平均每5个人中将有1位是老年人。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养老设施的建设与规划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并在“十四五”规划中强调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如《“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旨在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 本书立足于这一国家战略和行业背景,系统梳理了我国养老设施建筑的现状、设计规范和发展历程,同时深入分析了不同养老模式及其设施特点,旨在为适老化设计与规划提供科学指导,助力推动养老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书中还针对当前养老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医养结合不紧密、设施资源不均衡、适老化设计不充足等,提出了解决对策。这一研究将进一步助力国家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目标奠定理论基础。 本书致力于系统分析我国养老设施建筑的现状、需求与设计策略,以期为快速老龄化社会中的养老设施建设提供参考与指导。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养老服务的需求结构也愈加复杂,从基础生活照护到心理支持、医疗护理等多层次需求不断提升。本书首先剖析了我国当前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养老服务体系的深远影响,并指出: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护理需求的增长以及独居老年人的增多,使得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的需求愈加突出。在具体的养老模式设计方面,本书探讨了三种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模式强调老年人在熟悉环境中生活的安全感与心理舒适感,但需社区及医疗资源的支持;社区养老依托于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驿站,能够满足独居或半失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而机构养老则适用于需要较高护理水平的失能或高龄老年人,其设施设计重点在于无障碍、安全保障及医疗护理的便捷性。 在设计要点上,本书特别强调了适老化设计的必要性。老年人生活空间的设计需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满足老年人需求。本书提出,无论是居家空间、社区公共空间还是机构养老设施,在设计上均应考虑无障碍设计、隐私保护、心理支持等多方面因素。适老化设计要求通过合理布局功能空间、设置安全扶手、增加无障碍通道等措施,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安全的生活环境。 此外,书中深入分析了养老建筑的细分类型,包括自理型、日间照料型和全日照料型三类,并列举了实际项目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建筑空间中合理配置服务设施以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随着养老服务内容的多样化发展,养老设施的功能设置和运营模式也逐步复杂化。本书从实际运营角度出发,对不同设施的布局与功能分区提出了建议,为行业提供了实操性较强的指导。 面对未来,书中还探讨了养老设施设计的新发展趋势,如医养结合模式的推广、智慧养老技术的引入及卫生防疫设计的优化。随着防疫意识的提高,养老建筑中逐渐引入隔离区设计和健康防护设施,提升了老年人生活环境的安全性与保障性。同时,随着智慧养老概念的普及,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渐应用于养老建筑,优化了老年人的生活体验与护理质量。 总体而言,本书不仅从理论层面对我国养老设施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还从实际案例中总结经验,提出了适合不同老年群体的设计方案。希望本书对养老设施建设、设计及运营的系统性研究,能够为养老产业的从业者、设计师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参考,助力我国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得到了各界友人的大力支持,如国投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芦晓峰与我们分享了实践经验,另外,本书中一些图纸和照片也来自与我院长期合作的企业,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笔者水平与时间所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高翯 于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5月3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