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10月出版新書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时代夹缝的风景

書城自編碼: 416474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建筑建筑外观设计
作者: 隈研吾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773309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85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857
去看看!我们的世界自然遗产(全5册)
《 去看看!我们的世界自然遗产(全5册) 》

售價:HK$ 490
爱丁堡古罗马史(上辑1-4卷)
《 爱丁堡古罗马史(上辑1-4卷) 》

售價:HK$ 1422
心悦读丛书·善与恶的距离: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学
《 心悦读丛书·善与恶的距离: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学 》

售價:HK$ 347
万有引力书系 · 崇祯七十二小时:大明王朝的最后时刻
《 万有引力书系 · 崇祯七十二小时:大明王朝的最后时刻 》

售價:HK$ 398
星鱼
《 星鱼 》

售價:HK$ 407
跟着TED学科学:物理
《 跟着TED学科学:物理 》

售價:HK$ 255
希特勒与第三帝国(全二册)(第三帝国通史写作的里程碑!7年魔鬼养成期+6年帝国崩塌录=13年人类至暗
《 希特勒与第三帝国(全二册)(第三帝国通史写作的里程碑!7年魔鬼养成期+6年帝国崩塌录=13年人类至暗 》

售價:HK$ 959

編輯推薦:
1.世界建筑大师隈研吾近40年创作全收录,55件代表作深度解析,270余张高清大图,完整了解隈研吾心中的美学世界。本书涵盖建筑、室内、装置等多领域,是适合从业者、学者与建筑爱好者阅读的经典著作。
2 不仅是作品集,也是隈研吾的人生自白与建筑哲学宣言。书中大量手稿、草图,揭示其设计背后的文化思考与时代回应。
3 东方美学与技艺复兴:隈研吾以“让建筑消失”为核心理念,推崇材料与自然共生。本书通过高清全景图片与细节特写,极致展现竹、木、和纸等传统材质的现代转化,堪称东方建筑美学的视觉盛宴。
4 收藏级制作工艺:采用185*260mm大开本精装,四色全彩印刷。设计简约大气,契合隈研吾“弱建筑”美学,兼具阅读与收藏价值。
內容簡介:
《时代夹缝的风景》是日本建筑师隈研吾从业近四十年的集大成之作,亦是其建筑思想与人生哲学的深度凝练。本书以隈研吾亲自甄选的55件代表作品为脉络,从早期实验性创作,到近年全球性地标项目,完整呈现其“负建筑”“弱建筑”理念的实践轨迹。通过对每一件作品的设计背景、材料探索与空间哲思的细致剖析,读者不仅能窥见隈研吾如何以木、竹、石、瓦等天然材质消解建筑与环境的对立,更可感知其如何在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夹缝中,开辟出一条充满人文温度的路径。本书既是隈研吾建筑生涯的全记录,亦是他以“建筑为语言”写就的自传。从中可见他对全球化建筑的批判、对地域文化的回归,以及始终如一的东方美学坚守。
關於作者:
1954年生于神奈川县。东京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建筑系毕业。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担任访问学者后,于1990年成立了Kengo Kuma建筑与城市设计办公室。在庆应义塾大学研究生院和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任教后,自2009年起担任东京大学教授。
早期的主要作品包括黑山天文台(1994年),水/玻璃(1995年,美国建筑师协会本笃会奖),中川町广重广志郎博物馆(2000年,村野多哥奖)。近年来引起关注的其他作品包括中国民间美术馆(2015),V&A Dandy(2018)和东京国家体育场(2019)。
目錄
目录
序 2
边缘建筑师 2
网络联结乡村与世界 3
三轮车 5
自选作品55件
第Ⅰ阶段 11
基督教与胡闹 12
边缘人与反禁欲主义 14
破旧胜过修饰 16
破旧几何学 20
01 十宅论 21
02 伊豆风吕小屋 24
03 M2 25
第Ⅱ阶段 28
建筑即罪恶 29
让建筑“消失” 31
“庭园”这一主题的诞生 32
数字技术要创造的不是造型,而是体验 34
布鲁诺·陶特的教诲 36
在纽约邂逅日本 40
与“小地方”结缘 42
在梼原与工匠进行直接交流 44
在东北,领悟开放性设计的精妙之处 45
低成本才是建筑的主题 49
04 龟老山观景台 50
05 自动花园 52
06 水/玻璃 54
07 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展场规划 55
08 森林舞台/日本宫城县登米町传统艺能传承馆 56
09 2005年日本世博会基本概念草案 58
10北上川·运河交流馆 水之洞窟 60
11那珂川町马头 广重美术馆 61
12石头美术馆 65
13反造型 68
第Ⅲ阶段 69
木建筑的力量 77
在中国回收到的“杂音” 80
从冷战建筑到中美对立建筑 83
找回我的弃猫 85
由孔洞注入生命 88
14 北京的竹屋 92
15 One表参道 97
16 负建筑 100
17 村井正诚纪念美术馆 102
18 织部茶室 103
19 莲屋 105
20 Krug X Kuma 107
21 直藏广场 109
22 现代茶室 112
23 伞屋 114
24 水砖屋 116
25 根津美术馆 118
26 GC口腔科学博物馆研究中心 123
27 玻璃木屋 128
28 陶瓷云 133
29 梼原木桥博物馆 135
30 Memu Meadows 141
31 星巴克咖啡 太宰府天满宫表参道店 143
32 Aore长冈 145
33 浅草文化观光中心 150
34 800年后的方丈庵 154
35 马赛当代美术中心 156
36 贝桑松艺术文化中心 160
37 歌舞伎座 165
38 微热山丘甜品店 170
39 达律斯·米约音乐学院 174
40 东京大学大学院信息学环 大和普适计算研究大楼 181
41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184
第Ⅳ阶段 191
发现方法 198
青山与森林 199
关联与延续 201
木材之道 203
从粒子到量子 205
从合建住宅转向共享住宅 209
从工作室到研究室 213
图像、景观、织物 214
乡村的网络 216
42 住箱 218
43 波特兰日本庭园 220
44 伦敦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邓迪分馆 223
45 交换 229
46 明治神宫博物馆 231
47 国立竞技场 234
48 点·线·面 241
49 高轮门户站 242
50 角川武藏野博物馆·武藏野坐令和神社 245
51 东京工业大学 Hisao & Hiroko Taki Plaza 249
52 村上春树图书馆 252
53 冈山真庭 254
54 境町的“小建筑”街道 256
55 南三陆町复兴项目 258
跋 262
內容試閱
边缘建筑师
本书是对我迄今职业生涯的回顾,我将以此前从未思考过的时间跨度,来追溯自己的人生。
纵观人生,概而言之——我活在两个时代的夹缝之中。这是两个对照分明的时代,即工业化时代及去工业化时代。它们代表着两种社会体系,两种完全相反的设计范式。时代更迭之际,发生了种种插曲与事件,我有幸参与其中,并亲身经历。泡沫经济崩溃、东日本大地震都是重大事件,新冠疫情的影响则更为深远。
我认为这场疫情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而不仅是工业化与去工业化之间的转折点。我将狩猎采集时代到工业化的时间视为人类历史的前半段,而将去工业化开启的时间视为人类历史的后半段,新冠疫情则是两个历史时期的转折点。我们正处于新时代的巨大岔口——在过去的二十万年,我们都在往上爬,我们奔走在集中化、城市化的道路上。而现在,我们开始向下走,走向分散、走向自然。我有幸走在两条坡道的交接处,得以同时瞥见两边的风景。
某种意义上,我所有的建筑作品以及全部的工作,都可以说是时代的见证。它们是时代更迭之际的证人,记录了这一特殊的时期。我深受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影响,他使用过“边缘人”一词,而我,则是一名边缘建筑家。我试着将自己经历的这段特殊时间,分为如下四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1986 年到1991 年,是我埋头苦干的五年。1986 年,日本经济风头正劲,当时我开设了个人事务所。1991 年,泡沫经济崩溃,我在东京的所有工作也随之被取消。
第二阶段是从1992 年到2000 年,是默默无闻的将近十年。东京的工作都没了,反而让我能在各地旅行,学习使用当地的材料,发现与当地工匠合作的乐趣,能从容地做一些小建筑。泡沫经济崩溃后的90 年代,因日本经济极不景气被称为“失去的十年”。于我个人而言,这十年无疑也是“失去的十年”。但同时,我也因此在美好又特别的日本乡村发现了工业化社会背后的新方法、新设计。如此想来,这应该不是“失去的十年”,而是“重生的十年”“再造的十年”。虽然这十年我在东京没有工作,且默默无闻,这却也是我最怀念的、最有感触的十年。
幸运的是,我在这“失去的十年”里完成的小作品,在海外广博好评。我借此展开了接下来历时15 年的第三阶段——就在突然之间,我从全球各地接到了大量的竞标邀请和工作邀请。
网络联结乡村与世界
在网络时代,我切身感受到,建筑师能通过网络连接广袤的世界。无须创出“鸿篇巨著”,只要能展现出某种独特的风格,哪怕是并不显眼的新范式,世界也会迅速对此做出反应。比如,我会突然收到来自陌生地、陌生人的电子邮件。
我的经历与网络的出现和普及正好重叠,我的职业生涯发展也与网络发展的步伐刚好吻合,“千禧一代”的我因而得以与世界接轨。随着网络的普及,我在日本乡间那些虽小却别具一格的建筑也逐渐走向全球。乍看之下,这两者毫无关联,但在世纪更迭之际,却相互呼应,交织共鸣。
互联网普及后,工作委托接踵而至,我的第三阶段由此开启。在这15 年里,我的业务规模逐渐扩大。建筑这行,靠的是口碑不断积累后产生的连锁效应。这也是建筑与艺术的不同之处。客户将巨额资金托付给建筑师,自然会重视建筑师的经验与业绩。在将工作委托给我之前,他们会仔细考察我此前的作品。他们不仅要亲眼确认,还会询问其他人对作品的评价,并访谈知情者。只有在得出“这个人值得信任”的结论后,他们才会放心地将工作交给我。
换言之,建筑这行靠的就是信用,而信用就像“砖头”,假若不能一块块精心堆筑,就不会有人再请我设计。这行没有捷径,无法一飞冲天。建筑师必须具备长跑选手般的体力、能力和毅力,才能咬紧牙关,持续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和令人满意的作品。
在我的第三阶段,全球悲剧不断。2001 年的“9·11 事件”暴露了建筑的脆弱,而2011 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则重创了日本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对我意义非凡。在东北的南三陆町、浪江町等地进行的灾后重建工作,是我在第三、第四阶段的主线之一。
在第三阶段,我累积了信用与体力,适逢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案被撤回,我得以参与日本国立竞技场的设计。2015 年的第二次竞标后,我们的方案获选,其后我开始设计国立竞技场。由于国立竞技场的设计方案曾遭到更换,因而更加受全球瞩目。我作为建筑师的“存在”也忽然有所转变,从在建筑界有些名气转变为众人皆知,社会知名度大幅提升。不过,于我而言,奥运就是一场“狂欢”,它很快就会结束,并被众人忘却,我也将回归原本的日常生活。故此我还是继续长跑着。以马拉松来比喻的话,2015 年是一个分界线,我像是跑到了摆着成排杯子的补水站,不过我并未停下脚步,仍是一如既往,以同样的节奏向前奔跑着。
2016 年,我步入了第四阶段。尽管我能够以“方法”为坐标轴,从更高的层次客观审视自己过去的成果,但我奔跑的节奏依然未改变。要维持这种节奏,最关键的是,无论是第三阶段开始的大型建筑,还是在90 年代“失去的十年”里一点一滴积累的小型项目,抑或自事务所创立以来从未间断的写作,这些部分都必须持续推进,保持同样的步调。无论多忙,无论事务所规模如何扩大,我从未想过放弃小项目。事实上,相较于事务所初创时,我对这些小项目的兴趣甚至越发浓厚。在写作方面,我仍然笔耕不辍,整理过往工作的心情以及洞察当今时代特征的渴望,也越发强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