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NT$
440.0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NT$
280.0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NT$
490.0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NT$
1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編輯推薦:
★
百岁女史张充和的“小题大做”——她从民国走来,今年100岁,还和我们一样活着。书法大家欧阳中石称她:“无论字、画、诗以及昆曲,都是上乘,很难得。她一贯保持原有的风范,格调极高。”当年耶鲁大学要为她举行“题字选集”书展,她半开玩笑地说道:“嘿,我的那些题字啊,简直是小题大做了……”其实,“小题大做”正好说中了张充和本人的书法特色:不管写什么字,不管给谁写字,只要是从她笔下写出的字,每一个字都灌注了她平生习字的全部精力。
★
“张家四姐妹”的小妹传奇——余英时认为,周有光先生说得十分准确:“张家四姐妹的名气很大,不光在中国,在外国都有很大的影响。”白先勇说:“对张充和女士,我是敬佩的——琴曲书画,当今才女。”董桥说:“充和先生送过我一幅墨宝我已然很满足了,我迷她的字迷了好多年。”陈平原说:“掰着指头算,依旧健在的北大中文系系友,会写字的虽不少,但如此优雅,且又如此高寿的,没有第二位。”
★
《剑桥中国文学史》主编的第一手笔录——孙康宜,生于北平,后迁往台湾,移民美国,1982年转到耶鲁大学任教,《剑桥中国文学史》两位主编之一,是担任耶鲁东亚系主任的一位华裔女性,这在耶鲁三百年
內容簡介:
《古色今香》,百岁张充和(“合肥四姊妹”之小妹)的题字选集。
笔笔稳贴,字字生姿,款款墨痕,揭开一出文化的惊梦。琴曲书画大家张充和题字墨宝,诚书苑之奇葩,字林之精品。
今百余幅张充和书法佳作、封面题字,由耶鲁大学孙康宜教授精选编注,并辑入张充和自选的手书诗词、工尺谱和条幅等作品,独具创意,别开生面,汇为《古色今香》:第一集收录张充和给自己的题字,如工尺谱《思凡?芦林》、诗词《小园》、《桃花鱼》等;第二集收录给沈从文的题字,如书名、挽联等;第三集收录其他方面的题字,上辑题给白慎谦、金安平、孙康宜、傅汉思、黄裳、焦承允、顾彬、钱存训、沈尹默、施蛰存、史景迁、周有光、余英时、董桥等,下辑题给新近的北京大学中文系100年系庆、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庆典、北京语言大学及中国文化研究社、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此外,在2010年初版之后,2013年增订版特别收录题给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的张充和一生赐墨数量最大的一批题字……每一个字都像一副面孔,或眉清目秀,或启唇欲语,在纸面上呈现出各自的神容,适合展玩、收藏。
關於作者:
张充和(Ch’ung-ho Chang
Frankel),祖籍合肥,1913年生于上海。“合肥四姊妹”之小妹,2013年5月17日在美国家中度过100岁生日。早岁师从朱谟钦学古文及书法。16岁从沈传芷、张传芳、李荣忻等学昆曲。1934年以数学0分、国文满分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抗战爆发,转往重庆,研究古乐及昆曲曲谱,并从沈尹默习书法。胜利后,于北大讲教授昆曲及书法。1948年结缡汉学家傅汉思(Hans
H. Frankel,季羡林北平时期的好友)。1949年移居美国,在耶鲁大学教授书法20多载,并于家中传薪昆曲,得继清芬。
孙康宜(Kang-i Sun
Chang),祖籍天津,1944年生于北平。后迁往台湾。1968年移民美国。曾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耶鲁大学东亚语文系系主任。今为耶鲁大学首任Malcolm
G. Chace’56 东亚语言文学讲座教授,主编有《剑桥中国文学史》(与汉学家宇文所安联合主编)。
目錄 :
【题图】张充和女史旧影
【代序】小题亦可大做:谈《张充和题字选集》(孙康宜)
【楔子】张充和耶鲁书展(董桥)
【第一集】张充和给自己的题字
1、《思凡·芦林》
2、《拾画·叫画·硬拷》(《牡丹亭》)
3、《学堂·游园·惊梦》(《牡丹亭》)
4、《〈金瓶梅〉中所唱曲》
5、《临江仙·桃花鱼》
6、《小园》之八
7、《小园即事之九》
8、《曲人鸿爪》书画册
9、Two Chinese Treatises on Calligraphy(孙过庭的《书谱》和姜夔的《续书谱》)
10、《张充和小楷》
11、录陈与义词的两个条幅
【第二集】张充和给沈从文先生的题字
12、充和给从文先生的诔词
13、《长河不尽流:怀念沈从文先生》
14、《沈从文生平年表》
15、《湘行集》—《凤凰集》—《丈夫集》—《雪晴集》—《长河集》—《柏子集》—《龙朱集》—《泥涂集》—《边城集》—《贵生集》—《萧萧集》—《自传集》—《友情集》—《新与旧》—《顾问官》—《七色魇》—《记丁玲》—《月下小景》—《阿黑小史》—《抽象的抒情》
16、《沈从文全集》
【第三集】张充和其他方面的题字
[第三集上辑]
17、《美洲中国医学杂志》
18、“方寸世界”中国篆刻艺术展览
19、给白谦慎·《草字编》题词
20、“超星数字图书馆”
21、孙康宜《六朝诗研究》
22、孙康宜、苏源熙《女》
23、金安平《合肥四姊妹》
24、傅汉思《中国诗选译随谈》
25、傅汉思追思会请帖题字
26、Fragrance of the Past: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by
Ch’ung-ho Chang Frankel and Friends
27、罗约等《血、鼓、灵》
28、洪惟助《昆曲辞典》
29、李怀宇《许倬云谈话录》
30、胡忌《宋金杂剧考》
31、给黄裳·陶渊明《归去来辞》
32、焦承允《壬子曲谱》
33、“纪念靳以先生诞辰百周年”、《靳以影像》
34、给靳以·《闻铃》工尺谱
35、给靳以·杜甫《赠卫八处士》
36、《李方桂全集》
37、给李怀字·“悠然居”
38、马逢华《忽值山河改》
39、《康达维自选集:汉代宫廷文学与文化之探微》—《孙康宜自选集:古典文学的现代观》—《顾彬自选集:诗意的哲学漫步》—《王德威自选集:世变与诗心》—《如之何集:苏源熙谈比较文学与中国文学》—《罗多弼自选集:消除文化隔阂》—《普鸣自选集:古代史新探》
40、钱存训先生八十荣庆纪念《中国图书文史论集》
41、邵逸青《论历代读者对陶诗的接受史》
42、《沈尹默先生佚诗》
43、《施蛰存先生编年事录》
44、贺史景迁教授荣休之喜扇面
45、“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
46、“志学堂”
47、萧乾《负笈剑桥》
48、许宏泉《听雪集》
49、“玉骨冰魂”耶鲁大学梅花画展
50、“古色今香”耶鲁大学华裔画家画展
51、耶鲁大学图书馆“东亚图书馆”
52、殷溎深原稿张余荪校正《六也曲谱》
53、书余英时“贺雪屏丈八秩大庆律诗二首”
54、李怀宇《余英时谈话录》
55、周有光《百岁新稿》
56、李怀宇《周有光百岁口述》
57、董桥《从前》
[第三集下辑]
58、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系庆纪念集
59、北京语言大学·“西学东渐中学西传”
60、给辜健先生的题字
61、给孙康宜·《菩萨蛮二·玉楼春一》
62、康正果《浪吟草》
63、宇文所安《初唐诗》
64、“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65、饶宗颐《睎周集》
66、“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三槐堂”
67、《肥西张公荫谷后裔谱资料汇编》
68、章小东《撕碎的记忆》(增订版)
69、给李慧淑·“上善若水”(增订版)
70、给简菱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增订版)
71、给美籍友人范秘书长·“和敬清寂”(增订版)
72、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朝鲜珍籍(增订版)
73、孙康宜“名片”(增订版)
【后记】古色今香:从古典向现代创造性转化的书法艺术
【续记】百岁快乐:张充和题字与历史见证(增订版)
內容試閱 :
【《古色今香》续记】——孙康宜《百岁快乐:张充和题字与历史见证》(2013年6月写于耶鲁大学)
2013年6月,编辑曹凌志先生来信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很快就要为《古色今香》(和它的姐妹篇《曲人鸿爪》)推出“增订版”,以玉成“百岁张充和作品系列”。这个消息令我大为兴奋。我立刻回函,赞美他们功德无量。
其实,自《古色今香》于2010年春初版以来,我仍然继续不断在收集充和女士的各种题字——包括一些年代久远、已被遗忘了的题字。所以,这个“增订版”正好可以收录这方面的一些题字,也算是为历史作见证。
此次所增添的充和题字包括:
一、2010年8月为了纪念好友靳以先生诞辰101年,充和特别为靳以的女儿章小东《撕碎的记忆》一书所题的书名。
二、充和为耶鲁校友李慧淑(今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史教授)所出版的新书《宋朝的皇后、艺术及其主体性》(Empresses,Art,Agency
in Song Dynasty China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2010)所写的题辞:“上善若水”。
三、1995年充和为简菱仪女士(也是耶鲁校友)所书的《心经》小楷,其功力之深,笔力之娟秀,尤为难得。
四、1996年充和为一美籍神学家(即菱仪女士的友人范秘书长)所写的生日贺辞“和敬清寂”,其中所表现的就是日本茶道“四规”精神。
五、1950年代充和为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朝鲜籍善本文库所写的上千个书名。就如伯克莱东亚图书馆周欣平馆长所说,充和当年所写的“函套数量上千……她的题字至今仍优雅清新,光彩夺目,是张充和一生赐墨数量最大的一批题字,实为珍贵”。可惜由于本书版面的限制,无法把所有上千的书名题字全部印出,在此只能展出几张具代表性的相片,也请读者原谅。
必须声明的是,我要特别感谢周欣平馆长为我供给许多有关伯克莱东亚图书馆朝鲜珍籍的充和题字相片,以及涉及该馆的一些历史背景。同时,我也要向好友谢正光教授献上感谢,如果不是他首先把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朝鲜籍图书文库介绍给我,我也不会想到要把这批庞大的充和题字集介绍给读者。
希望能以这个“增订版”再次表达我对充和女士的敬意,衷心祝她100岁快乐!
(本文到此结束)
【《古色今香》后记】——孙康宜《古色今香:从古典向现代创造性转化的书法艺术》(2010年3月写于耶鲁大学)
张充和题字选集的简体字“扩大版”即将出版,编辑曹凌志先生给该书起了“古色今香”的新名。确实,张充和女士的书法艺术体现了从古典向现代创造性转化的文人传统,用“古色今香”四个字来突出她在今日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和特征,可谓恰如其分。我在此首先要感谢曹凌志先生这个画龙点睛的命名以及他在此书出版过程中所做的一切。
必须说明的是,此次简体版所增添的充和题字比原来的牛津繁体版多了大约百分之二十五的篇幅。多加的篇幅包括充和女士最近为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的纪念集题写的六个书名,为清华大学国学院所写的题字,为北京语言大学所题写的“西学东渐中学西传”八个字,为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及其“三槐堂”所题写的书法,以及为一些个别朋友所作的题签。此外,此书还加入几幅新找出的旧题字——包括1971年充和为饶宗颐先生的《睎周集》所抄写的工楷小字,1977年为宇文所安的《初唐诗》英文原著所题写的封面等。同时还收入2005年充和女士为合肥老家的家谱所写的封面题字“肥西张公荫谷后裔谱资料汇编”,希望能为张氏家史的研究增添一些宝贵资料。
在增补以上题字和撰写说明文字的过程中,若无一些亲友的及时帮助,我是很难在如此之短的期间内顺利交稿的。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先生张钦次,他始终任劳任怨,不遗余力地为我寻找新资料,并为我随时担起扫描图像等繁琐的工作。陈淑平女士经常从普林斯顿打来电话,不断给我许多宝贵的灵感和资讯,在此一并致谢。其他还有几位朋友在百忙中帮我赶写了几个新加的题字说明——关于这点,我要向章小东、刘东、辜健、段江丽、康正果等人献上衷心的谢意。也要感谢北大的夏晓虹教授,她在关键的时刻为我校对了一部分稿件。
还有,充和女士以她九十七岁(按中国的算法,该是九十八岁)高龄,仍热情地帮我找出一些她自己早已遗忘了的题字作品,其锲而不舍的精神令我既佩服又感激。重要的是,我从她身上体验到了诗书画融合为一的宝贵精神,以及一种超然物外的心灵境界,这一切均非一个“谢”字所能表达。
(本文到此结束)
【《古色今香》代序】——孙康宜《小题亦可大做:谈〈张充和题字选集〉》(2010年1月)
有关这本书的缘起,首先要从去年耶鲁大学举办的“张充和题字选集”书展说起。为庆祝著名书法家张充和女士的九十六岁生日,校方特别举行了这个盛大的书展,同时也请来纽约海外昆曲社的诸位同仁(包括陈安娜、尹继芳、邓玉琼、史洁华、蔡青霖、王泰祺、王振声、闻复林等人),在开幕式完毕之后,他们和充和女士共同演唱了昆曲。后来我的耶鲁同事康正果先生即兴赋七绝一首:“笔走龙蛇映暮霞,曲喉歌韵自清嘉。书人起坐呈书态,古树春来又绽花。”
书展中所展出的“题字”大多是充和女士为各种书本封面所题的书法(即书名)。在中国,书籍出版一向很讲究书法的装饰作用,封面题字便直接构成了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部分。眼前的书法展也可视为书的展览,是那些娟秀的书法让不同的书籍亮丽出各自的风貌。题者,面目之谓也,作为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充和那各具形态的题字可谓给不同的书籍赋予了各自的神容。
记得当初我和充和提起耶鲁大学要为她举行一个“题字选集”书展的构想时,她半开玩笑地说道:“嘿,我的那些题字啊,简直是小题大做了……”
其实,充和那句“小题大做”正好说中了她本人的书法特色。我以为,充和的书法之所以如此卓越而又独具风采,乃因为她一直本着“小题大做”的精神在努力创作。每次有人向她请求题字(哪怕只是几个字),她都一丝不苟,长时间费心地去打好腹稿,进而又像打草稿那样在纸上写了又写,试了又试,直到写出了气势,调整好布局,自己感到满意之时,这才浓墨淡出,一挥而就,交出她最佳的一幅。多年来,她总是坚持自己磨墨,要磨到墨水的浓淡程度够了,才能开始尽兴地下笔。因此,即使是一个短短的题字(小题)也必须经过持续的努力(大做)才能完成。所以,我以为“小题大做”一直是充和的基本创作方式,不管写什么字,不管给谁写字,只要是从她笔下写出的字,每一个字都灌注了她平生习字的全部精力。这样的题字,不是大作,还能是什么。
不久前,有位大陆的朋友李怀宇先生向充和求“悠然居”三个大字。对于这幅题字的布局,充和在心里早已构思了许多天,但她一直感到颇难下笔。直到有一天半夜里三点钟左右,突然酝酿成熟,她于是立即起床,花了一个钟头的时间磨好墨,经过几次试笔,最后在清晨才完成了一幅满意的题字!那天早上充和打来电话,我十分兴奋地赶往她家去看那幅字,果然是神来之笔。后来,李君收到书法,十分钦佩,来信写道:“以前见充和女史的小字,觉得天下无双,今见大字,大气淋漓,更是一绝。”
其实,充和所有的书法作品都是经过这样持续的酝酿和努力才写出来的。据说,充和为沈从文先生过世后所写的诔词(包括她的诗和书法),也是在三更半夜时突发灵感,独自爬起来磨墨、写字,才终于完成的作品。那副诔词被认为是从文一生的最佳写照:“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巧妙的是,这个深夜赶出来的刻骨铭心的诔词却难得地把沈先生的名字也含在里头了——这四字句的结尾居然是“从文让人”四个字,画龙点睛地突出了他那谦和忍让的人格。
这些年来充和陆续为《沈从文全集》、《沈从文别集》所写的很多封面题字,也都可视为是那副诔词的延续。每次面对从文先生的书籍封面,看到充和的题字,我总是会感到震撼。在那些秀逸的笔画间,谁知道凝聚了充和多少中夜的苦思和挥毫的心力。
还有,充和为他的书法老师沈尹默先生的“诗词集”和“佚诗”所题的封面,也特别令我爱不释手。
不久前充和又为《许倬云谈话录》和即将出版的《余英时谈话录》等书写了封面,让人感觉到充和的书法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化境,每一个字都像一副面孔,或眉清目秀,或启唇欲语,在纸面上呈现出各自的神容。
在为充和准备耶鲁书展的过程中,我每每面对那些各呈神容的题字而爱不释手,莫可名状的感受唯有诉诸轻轻的叹息。心想:开完书展之后,若把那些美妙的题字汇为一编,印成书出版,让天下的书法爱好者共享我那难言的美感,那该有多好。
于是,有一次我问充和:“您的这些题字,可以集成一本书吗?”
听到这问题,她的眼睛亮了。后来她才笑吟吟地说道:“我一生给人题字,究竟一共题了多少,我自己也从来没算过。一般说来,我很少留下副本,所以很多题字都要到图书馆去找。但至少我可以说,单单我所题的书的封面,是可以集成一本书了!”
我终于能帮充和找出了她的许多题字,且编成了这样“一本书”,也算是了却了我的心愿,为人间留下了这册美典。除了上述的题目真迹以外,我在充和处还发现了她不少自作诗词手书、工尺谱和条幅等,所以忍不住也选了一些,收在这个选集中,与读者们分享。
必须说明的是,在收集充和题字的过程中,我的丈夫张钦次C. C.
Chang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不但为我到处找书,而且还帮助拍照、扫描。从很多方面看来,他是与我合编这书的人,所以我非常感谢他。
在编注此书的过程中,我曾得到以下朋友们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致谢。他们的名字分别是:余英时、陈淑平、康正果、苏炜、李唐、李怀宇、宁一中、段江丽、E
l l e n Hammond、Haun Saussy(苏源熙)、Victoria
Wu(吴礼兰)、马泰来、陈志华、章小东、孔海立、邵东方、白谦慎、王瑷玲、夏晓虹、陈平原。
此外,我和充和女士要特别感谢董桥先生和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林道群先生,是他们的热情帮助直接促成了当初繁体字版在香港的初步发行。同时,我们也要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曹凌志先生献上感谢,没有他的热心和创意也不会有这本简体字“扩大版”的出版了。
(本文到此结束)
【《古色今香》楔子】——董桥《张充和耶鲁书展》(2009年)
今年4月13日,美国耶鲁大学庆祝书法家张充和九十六岁生日举办“张充和题字选集”书法展。照说,张充和生于1913年阴历四月十二日,阳历生日应该是5月17日,书展为了赶在学期结束之前举行,选订阳历最靠近阴历生日的4月13日开幕。那天,耶鲁图书馆东亚分部图书室里来了一百二十多位宾客,馆方还邀请纽约海外昆曲社好几位社员光临,安排他们在开幕仪式礼成之后跟张充和一起演唱昆曲,九旬寿星奶奶不仅嗓子清润,字正腔圆,连台上风韵都不减当年。
余英时先生来信说,耶鲁孙康宜教授和旅美几位张充和先生的友朋,都想出版一册张充和墨宝,收集她多年来为人题写的书名、匾额等墨迹,收齐了印成这位书法名家的书谱,孙康宜早已经为《选集》的展览写了一篇《小题亦可大做:谈〈张充和题字选集〉》。孙教授文章里说,当初她跟张充和提起耶鲁大学要为她举行“题字选集”书展的时候,充和先生半开玩笑说:“我的那些题字啊,简直是小题大做了!”孙教授一听大喜,说张充和书法风采卓越,靠的正是老太“小题大做”的创作精神。每次人家求字,就算只求几个字,她都费尽心思慢慢打好腹稿,酝酿多时才展纸搦笔写了又写,试了又试,直到写出气势,排好布局,这才终于完成上佳之作。我观赏充和先生法书好多年了,笔笔稳贴,字字生姿,没想到竟是如此老谋深算。写字实难。
好久没有张充和的消息了,岁数那么大,她不发话找我我不敢贸然打扰她。波士顿大学白谦慎向来悉心照顾充和先生,去年还听白先生说老太太记起我喜欢她写的一副对联,说是改天找出来邮寄给我,我没接腔。充和先生送过我一幅墨宝我已然很满足了,我迷她的字迷了好多年,家中还存了几幅都是我在大陆拍卖会上拍到的,这样玩赏起来安心得多。她记得我喜欢的那副对联是七言对子:“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孙康宜按:张充和女士这副对联的原本,已于2009年12月正式归董桥先生存藏)隶书写得极老练,句子也高妙。去年上海陆灏送我几张小对联纸,我一时贪玩,戏仿何绍基体行楷给他写了一对,小思、许礼平看了说好玩,我又给他们各写一对。书法这门艺术其实很折磨人,不碰,一辈子都想象不出个中甘苦;碰了,一辈子都陷进追求腕底技艺的苦恼之中,好字看得越多越恨自己无暇专心,天天非花一些时间练习根本休想成器。
充和先生几十年苦功下得深谁都晓得。听说她的德国夫婿傅汉思也是十分用功的学者。老太太在耶鲁教授书法和昆曲,傅汉思这位汉学家是耶鲁东方语言所所长。张伟华写过一篇《曲终韵自存》说,傅汉思精通多种语言,教古希腊罗马文,一口汉语极流利,在家里跟张充和全说国语。傅先生从小学钢琴,家里有一架德国运去的贝斯坦,张伟华问他平日弹些什么乐曲,他说他弹贝多芬,弹110号奏鸣曲,那是贝多芬晚期五首奏鸣曲之一,感情很深,技巧最难。上一代人都肯下苦功,他们的三姐夫沈从文也了不得,写书做研究够苦不说,练字他也绝不放松,干校没有纸张他总是在杂志的空白处用毛笔写下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沈先生1980年秋天到美国住在张充和家里还写了不少幅字,充和先生二十多年后竟送了我一幅斗方,帅得要命。1988年沈从文辞世,张充和写的诔词刻在墓碑上:“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四句联语第一句第三句最后一个字,加上第二句第四句最后一个字,凑起来正好是“从文让人”四字颂辞!孙康宜教授说,张充和后来还给《沈从文全集》和《沈从文别集》题了封面:“在那些秀逸的笔画间,谁知道凝聚了充和多少中夜的苦思和挥毫的心力。”
从前,亦师亦友的申石初先生读书读到前辈文人雅士的轶事总是一一集存,有的影印,有的剪贴,有的手抄,中国的,外国的,全要,说是将来再老些他想整理一本中外文人轶事漫录,像明清古人那样印个袖珍版线装书,随手翻查,随兴选读,文字要修饰得越考究越好。照他说,大清年间的不算,光是清末民初到1949年的老民国,材料已然多得不得了;西洋轶事也集中从20世纪上半叶那几十年间的书报选材。南宫搏先生有一回酒后兴致高,他告诉申先生说他抄录了同一时期老民国诗人的佳作,大半是纪事诗,也有百多首之谱,改天一并交给申先生处理。当时他们越谈越投契,干杯结盟,过后彼此都忙,也都不再提了,没几年申石初仙逝,又过了几年南宫搏也谢世,文人轶事资料从此散失。
前几天我收到南京友人张昌华寄来一部新印的《水:张家十姐弟的故事》,里头一篇卞之琳的《合璧记趣》说,1953年秋天他到江浙参加农业生产合作化试点工作,有一晚在苏州城里滞留,人家安排他借宿老朋友张充和旧居的一间楼室。他夜半无聊翻翻书桌空抽屉,赫然瞥见沈尹默给张充和圈改的几首诗稿,非常珍稀,当即取走保存。1980年卞先生到美国小游,整份诗稿当面还给张充和。张充和喜出望外,说她手头留着沈先生改了诗写给她的信,遗失的正是这几份诗稿:“一信一稿经三十多年的流散,重又璧合,在座宾友,得知经过,同声齐称妙遇!”卞之琳这段轶事像小说那么离奇,申先生看到了一定收进他的卷宗里。
这部《水:张家十姐弟的故事》是张昌华、汪修荣合编的选集。《水》原先是张家在苏州九如巷出版的家庭刊物,1929年创刊,中间停过刊,1996年复刊,兄弟姐妹一起组稿、刻版、油印、装订。他们十姐弟我只熟悉张充和,收到新书先读高翔写的《张充和的印章收藏》。充和先生写字都钤上几枚古雅的闲章,原来这些闲章来头都显赫,石头佳,印钮佳,篆刻佳,耶鲁展览会真应该展出这些老石章。也巧,收笔前收到大诗人周梦蝶先生托叶国威给我寄来的诗集《十三朵白菊花》,他听说我偏爱“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竟在扉页上工楷录了张充和另一首作品:“游倦仍归天一方,坐枝松鼠点头忙。松球满地任君取,但借清阴一霎凉!”
(本文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