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行动中的理性
》
售價:NT$
44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图以载道——传统绘画的图像叙事
》
售價:NT$
390.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編輯推薦: |
张充和先生祖籍安徽合肥,著名的“合肥四姊妹”之一。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考入北京大学后,又得聆听胡适、钱穆、闻一多、俞平伯等名师课程。她工诗词,年轻时曾请戏曲专家吴梅先生为她改词,在重庆时,曾向沈尹默先生请教诗词,沈先生曾以“词旨清新,无纤毫俗尘”来评价她的词。张充和先生五岁学书,初学颜体,后兼学各家,隶书、章草、今草、行书、楷书皆有所擅,至今每日临池不辍。张先生于绘画虽未曾事名师,却是兴之所至,寄情点染,加之个人修养极高,家藏书画甚多,又与名家交往,临摹名迹亦勤,故别成一番韵致。本书收录了张先生诗词二十首,书法作品近二十件,画作十余件。从这些诗书画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极其静雅的境界,这是许多从艺者渴望而不可得的东西。
|
內容簡介: |
旅美著名艺术家张充和女士,在中国传统诗词、书画、昆曲、音乐等方面均有精湛的造诣,是中国文人文化在当代的杰出代表之一。本书收录了她自选诗词二十首,书法作品二十余件,绘画作品十余件,是目前国内出版的一部最为全面地展示她的艺术成就的书籍。由白谦慎先生撰写的作品说明,不但对她的艺术作了精到的分析,还描述了一些她的生活和创作具体情境的细节,对读者了解张充和与她的艺术都甚有助益。
|
關於作者: |
白谦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赴美国罗格斯大学攻读比较政治博士学位,1990年获硕士学位后转至耶鲁大学攻读中国艺术史。1996年获博士学位。1995—1997年任教于西密执安大学艺术系。1997年至今任教于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2004年获
|
目錄:
|
序
张充和的生平与艺术
诗
题蒋风白《寻梅图》、题蒋风白《双鱼图》
寻幽
题陶光《独往集》三首选二
结缡二十年赠汉思二十首选五
和嘉莹女士
贺郑泉伯九十诞辰
题凤凰沈从文墓
和伉烈先生《秋兴》八首选二
题谷翁九曲屏杜鹃
书
小楷《白石词》
小楷《淮海词》
行书陈与义临江仙词“高咏楚辞”、行书陈与义临江仙词“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临虞世南《破邪论》序
唏周集
云龙佛堂即事
小园即事
隶书对联
临苏轼《黄州寒食帖》
玉骨冰魂
耶鲁大学梅花展图录参考书目
自书诗词扇面
古色今香
昆曲工尺谱节选
小楷《白石词》条幅
《沈从文别集》题签
临《书谱》第一百通节选
小楷《道德经》册页节选
画
仕女图
青绿山水
蛇图
五毒图
沙漠小景
兰花
墨竹
山水
梅花
山水
梅花
山水
山水、诗词册页
张充和自用印选
附录
从洗砚说起——纪念沈尹默师
《仕女图》始末
编者后记
|
內容試閱:
|
题陶光《独往集》三首选二
陶光1913—1961,字重华,满族人,为晚清大收藏家端方的后人。曾在昆明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教。陶光迁台后,曾在师范大学教书,后被解聘,冻馁而死。
张充和与陶光的交往,始于她30年代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当时,陶光是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和张充和的大弟张宗和历史系是同学,因为都喜欢昆曲,成为曲友。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充和与陶光同时流寓昆明。汪曾祺先生曾在1996年撰写《晚翠园曲会》一文,回忆抗战时期在云南昆明的曲事,文中多次谈到陶光和张充和。据汪先生回忆,陶光当时在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教,教大学一年级国文的写作课。中文系有几个同学搞了一个曲社,策划人实为陶光。陶光在云大办昆曲社时,张充和并没有参加,但她的唱法对云大昆曲社影响很大。
陶光不但擅长昆曲,字也写得很好,临《圣教序》功力甚深,张充和曾送他一本影印的《圣教序。只是他不大为人写字,书名不著。由于张充和在昆曲和书法方面造诣深湛,陶光对她很是倾慕,彼此引为知音。
陶光有遗诗一卷,嘱人转交张充和。这卷遗诗便是《独往集》,它并不是正式出版的书籍,而是一个油印的诗集,虽然印得相当简朴,但是,托人将它带给张充和,也反映出诗人对老友的思念和信任。《题陶光独往集便是张充和在读了老友的遗诗后所作。诗有小序,爰录于此:“陶光死约四十,被师范大学解聘,又与其夫人离异。贫病忧愤,最后饿死,倒在小桥上。死前不久寄来诗词一份,题日《独往集》,附和周邦彦《兰陵王》一首,并云:‘此最后作未及印入。’后得消息已过世。以最后二字成谶,十余年后方知其饿死真相,再读《独往集》并题。”
第一首:“工字厅”为清华大学工学院。“谷音”指“谷音社”。第二首的第一句“堤畔酣歌日”,指昆明湖畔,陶光常独自放歌昆曲。“檐冰炉火”句指陶光与一滇戏女艺人结婚,住云南大学教员宿舍,但遭到那里的女人们反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