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NT$
340.0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NT$
340.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NT$
295.0
《
复原力
》
售價:NT$
345.0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NT$
4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編輯推薦: |
书店里总是摆满写给青少年看的书,随手翻阅时,那些书总免不了居高临下的姿态,充满着说教,而且还有点倚老卖老。而和博士的这一本则不同,他和你探讨自我、学业、情感、梦想等话题时,完全是平等而真诚的,而且充满着机智的幽默。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邵维忠
成长中的困惑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但如何应对困惑恰恰是孩子们应该突破的。书中,和博士通过和你一起探讨自我、学业、情感、梦想、人际关系等话题,帮你重新认识青春。这本书对于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份宝典!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培训中心主任 刘娟
这本书好像一个无声的朋友,能帮你弄明白身边发生的很多事,同样也可以教会你如何面对和解决发生在你周围的事情。有了这本书,正值青春的我们便可以学会自己长大。当你读完它时,你会发现这本书真的不错!
——读者 滟澜
作为家长,阅读本书时你会发现:书中没有讨厌的说教,只有平等的交流。怎样平心静气地与12岁的儿子交流,书中有很多很好的方法。只有真正用心去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跟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读者 暖阳我心
|
內容簡介: |
书中没有倚老卖老的姿态,没有千篇一律的说教,完全是平等而真诚的态度,充满机智与诙谐。阅读时,如果书中的一些言语打动了你,一些文字启发了你,那么这些都仅仅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是你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命中去。再好的方法也需要你的执行,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改变一点点,坚持下去,一年后,变化将超乎你的想象!
|
關於作者: |
和云峰
北京大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高端培训、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讲师,慧聚成长(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多年来,他身体力行传播教育,已在全国数百所学校做过数千场关于学习方法、心态磨练、行为教育专题以及幸福家庭教育的讲座,广受青少年及家长的好评。
培训课程有:情商提升、心态修炼、时间管理、学习方法和个人品牌建立等。
主要著作有:《学会自己长大》《发现我的学习模式》。
|
目錄:
|
序 靠自己成长
第一章 停下来,重新认识你自己
成长的路上,最难明白、最难看透的就是自我问题。你很容易看到别人的问题,却看不清自己的;你常常羡慕别人的优点和成绩,唯独忽略了自己的。也许你还困扰在自身的缺陷中,迷茫在别人的眼光中;也许你还在模仿着别人,在别人的声音中徘徊……停下!从现在开始,聆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也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一面。
第一节 谁动摇了你的心——坚定真实的自己
【对话和博士】我真的不行吗
你在意什么
什么影响了你
你身上贴着什么标签
外界的标签并不能阻止你变得强大
第二节 其实你不用自卑——正确评价自己
【对话和博士】自卑让我错过了重点大学
你用什么方式看问题
自卑的背后是什么
神秘的“ABC”理论
塑造积极的自己
第三节 成绩代表一切吗——找到自己的价值
【对话和博士】学习好就了不起吗
如何看待成绩
你的价值是什么
寻找你的优势
第二章 学习是成长中绕不过的坎儿
学习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头等大事,成绩几乎是我们每天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在家长和老师的“殷殷教诲”中,我们“被充实”地度过了每一天。然而,我们多数是“痛并不快乐着”,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让我们焦急而又无措。学习可以快乐吗?究竟有没有学习的捷径可循?
第一节 读书真的无用吗——学习观念
【对话和博士】读书的困惑
上学还有用吗
别被富豪的学历欺骗了
读书无用是谁的借口
观念错了,越努力越痛苦
学习是为了什么
通过头脑风暴寻找学习动力
第二节 大局已定,努力还有用吗——学习态度
【对话和博士】临考前的努力还有用吗
放弃的是什么
只要坚持就有希望
改变学习态度的七条建议
第三节 努力了,为何没有好成绩——学习方法
【对话和博士】付出那么多,却看不到收获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学习方法的秘密
按部就班就是最快的学习法
提高成绩的六个绝招
第三章 糟糕的情绪,到底该拿你怎么办
有人说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冲动,难道真的如此吗?人不是机器,人有着丰富的情感,出现负面情绪也是正常的,可是不加控制的负面情绪却是可怕的,原本简单的问题也可能变得复杂。情绪化的背后隐藏着你不曾仔细想过的真相,情商将为你打开这扇“门”……
第一节 限制自己发挥的无形魔手——考试焦虑
【对话和博士】考试的魔障
你在害怕什么
“心想事成”的魔力
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原因
关键时刻超常发挥的秘密
调整考试心态的五大方法
这些准备帮你赢得考试
第二节 你怎么可以比我更优秀——羡慕嫉妒恨
【对话和博士】迷失在嫉妒中的青春
揭开“魔鬼”的外衣
别人的优秀不妨碍你的成功
处理“羡慕嫉妒恨”的七大魔法
第四章 明知不对,可为什么总是管不住自己
总有些事情你并不想做,或者说你并不想变成这样,但你发现实在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比如做事拖拉、逆反、上网成瘾……太糟糕了,要如何应对这些行为?也许,有人告诉你克服这些问题很难,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成长中必然的事情,其实,答案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第一节 事到临头才想起,你还有多少时间——拖拉
【对话和博士】深陷拖拉的泥潭,我该怎么办
我们生活在拖拉的世界中
为何做事会拖拉
你的时间哪儿去了
时间管理六大原则
专注与平衡,让自己更有效率
摆脱拖拉的十条魔法
第二节 看清脚下的路,不要南辕北辙——逆反
【对话和博士】全世界都和我“作对”
逆反不是你的专利
能否心怀感激
你是否注重方式
抑制冲动的五条建议
第三节 你看得清“虚拟世界”的自己吗——网络成瘾
【对话和博士】我是虚拟世界的“神”
网瘾背后的秘密
为何好的事情很难上“瘾”
走出“上瘾”的六条魔法
第五章 头疼的人际问题,该对谁说心里话
人生不是孤岛,成长的路上有同学、朋友、老师和亲人相伴。也许,独处是一种寂寞,可是与人相处却又有了困惑:到底该以何种方式与同学、朋友相处?到底该如何认识老师?家本是温暖的港湾,为何有时却成为你痛苦的根源?你是否因处理不好人际问题而焦虑?如何突破人际相处的“囚牢”呢?
第一节 莫做没水喝的和尚——同伴关系
【对话和博士】我还要维持这种虚伪的关系吗
错位的同学关系
不想失去却又不得不忍受
不要陷入自恋的幻觉
你需要什么样的朋友
三个和尚真的没水喝吗
向“大雁”学习
人际交往中的黄金法则和白金法则
第二节 老师是伯乐还是“敌人”——师生关系
【对话和博士】学生与老师的“战斗”
你没有想过的另一面
即使有“伯乐”,你也得是“千里马”
如何对待那些令人无奈的老师
和谐师生关系的六条建议
第三节 家,如何成为避风的港湾——亲子关系
【对话和博士】为何家会伤人
我想有个家
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
爱可以重来
第六章 青涩的恋情,想躲却躲不开
成长的过程,离不开异性的相处,多彩的青春也正是有了男生和女生才显得绚烂。男生喜欢得到女生的关注,女生又何尝不希望抓住男生的眼球?但为何爱她他却成了彼此的伤害?男生、女生到底该如何相处?青涩的恋情就是上帝的禁区吗?
第一节 莫名的就是喜欢你——青涩恋情
【对话和博士】莫名的悸动
青春期你需要知道的事
性意识是这样发展的
这并不是“早恋”
你要明白的“情”和“事”
喜欢也可以成为动力
第二节 爱你还是伤害你——爱的困惑
【对话和博士】她是怀着孕完成高考的
当“爱”成了伤害
“空虚”不是借口,“潮流”不是理由
爱的另一面也是爱
第七章 面对未来,给自己一个梦想
儿时我们都曾有梦想,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梦却变远了,甚至不敢再做梦。未来不是梦,可是连梦都没有的未来会是什么样?你可曾写出过自己的梦想?你还愿再带着梦想上路吗?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你的船会驶向哪里?一个明晰自己前行方向的人,自然会想方设法找到前进的道路。请记住丘吉尔的名言:“我没有路,但我知道前进的方向。”
第一节 莫让自己蒙着眼睛走
【对话和博士】遗失的梦想,迷茫的目标
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吗
梦想不是直线
寻找梦想的精灵法则
书写的力量
第二节 莫让自己陷入选择的误区
【对话和博士】我的前途谁做主
没有选择,还是选择太多
放弃是一种智慧
变通,让你的梦想更现实
选择成就明天
第三节 学会自己长大
【对话和博士】梦想并不遥远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别为自己设限
知道还要做到
习惯帮你实现梦想
附录 优秀学习方法五篇
如何预习
如何做题
如何考试
如何分析试卷
提高成绩的万能方法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停下来,重新认识你自己
成长的路上,最难明白、最难看透的就是自我问题。你很容易看到别人的问题,却看不清自己的;你常常羡慕别人的优点和成绩,唯独忽略了自己的。也许你还困扰在自身的缺陷中,迷茫在别人的眼光中;也许你还在模仿着别人,在别人的声音中徘徊……停下!从现在开始,聆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也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一面。
第一节
谁动摇了你的心——坚定真实的自己
对话和博士
我真的不行吗
以前我是老师眼里的优等生,同学眼中的佼佼者。当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后,初一一年却将我所有的自信击碎了。第一次没考好时,我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第二次没考好时,我依然对自己说,我能行;可是,第三次、第四次……当老师关注的目光不再属于我,当同学敬佩、羡慕的眼神渐渐远离我,当父母不再把称赞和荣耀挂在口头时,我彻底迷茫了,难道我真的没法适应中学生活,无法学习好吗?整整一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老师、父母那无声的叹息,真的暗示了我的命运吗?
你在意什么
我想没有人没遭遇过困难,经历过失败。困难、挫折也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一个人势必在挫折中成长。中学阶段我也经历了不少失败,成绩也是起伏不定,甚至高考落榜。落榜后,我几乎要放弃,不敢找同班同学,不敢拜访老师,甚至不敢面对父母,只想把自己关起来。其实遇到挫折难免产生挫败甚至放弃心理,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逃避痛苦追求快乐是我们的天性,有逃避放弃的想法并不可耻。在成长的过程中,多数人都动摇过,正如风吹来树会摇动,只要不倒不折就没问题,动摇但不至放弃。
这个初一男孩,看似是被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失利所影响,实则是因为老师、同学、父母对自己不再在意,让他失去了那种自豪感,这才是他难过的真正原因。遭遇失败时,我们常忽略了失败背后的原因,而过分在意失败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我更希望这个男孩回到自己“失败”的事情上,考试不理想是因为题目没做对,那没做对的题目是因为自己不会做,还是自己“粗心”了?这是他应该关注和思考的。别人的看法对他会产生影响,但别人怎么看也不能解决他的问题。而他更不应该怀疑自己的能力,因为以往他已经证明过自己是很棒的了。
此时,我想问下你有在意的东西吗?在意老师对你的看法,希望老师能够表扬你?在意同学对你的看法,希望同学能够敬佩、羡慕你?在意父母对自己的看法,希望父母能够以你为荣?你会在意什么?我希望你能静下心来想一想。
o 你在意的事情是 o
1.
2.
3.
4.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会在意这些事情?是因为害怕失去某些东西,还是因为害怕不被认可……我建议你思考下,听听内心的声音。如果在意是因为害怕,弄清楚害怕什么后有利于你面对害怕,同时,也有利于你走出困境。
o 你在意的原因是 o
1.
2.
3.
4.
什么影响了你
是真的不行吗?一个学期不断遭受打击的同学有很多,我想这不是行不行的问题,而是陷入了恶性循环。从小学升到初中或是由初中升到高中有了落差,自己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然后开始在意别人的看法,而越是在意,越想扭转这种局面,结果就越发看不到自己在学习中出问题的原因。这样一来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出现了很多新问题,于是不断恶化下去。如果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原因,我想结果不至于这么“糟”。最不济的情况,即使真的第一年没能学好,那就好好总结下,在接下来的两年改进也来得及。
心理学中有两种典型的现象:一种叫作“泛化”,是说当一件事情发生后,就认为它会反复发生,比如失败几次后就觉得自己还将失败。这在心理学中还有一个解释叫作“自我实现的预言”,当你给自己“行”或“不行”的评价时,结果就应运而生。另一种叫作“自我末日宣判”,是指夸大事实,尤其是将一个小小的失败无限夸大,似乎它就是世界末日。其实那些只不过是学习和生活中正常的起伏。所以,千万不要自我否定。
有句话很有意思:“如果有一个人告诉你,你是一匹马,那是他疯了。如果有三个人告诉你,你是一匹马,那他们一定是在酝酿一场阴谋。如果有十个人告诉你,你是一匹马,那你就该买个鞍座了。”有些问题的答案,或许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只是你被外界催眠了。
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更要命的是他们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者将四只猴子放在一个房间内,房子的中间有一根很高的柱子,柱子顶端悬挂着一串非常诱“猴”的香蕉。饥饿的猴子看到香蕉,“蹭蹭蹭”就爬上柱子,当伸出爪子要拿香蕉时,实验者拿喷枪用冰冷的水喷猴子。猴子被浇后,惊恐地跳下柱子,恐惧地放弃了香蕉。其他猴子够香蕉时,也遭受了同样的“待遇”。最后,四只猴子在下边“吱吱吱”地交流着,但没有一只猴子敢去够香蕉。这时,实验者把一只猴子牵出去,装进来一只新猴子,新猴子看见香蕉后,猴急地就要爬上柱子。就在它要爬上去时,其他三只猴子一下子把它拽住,“吱吱吱”地交流之后,这只新猴子在下边流着“哈喇子”眼巴巴地看着香蕉,不敢再上去了。实验者依次把剩下的三只猴子进行替换,最后房间里的四只猴子都没被喷过水,但是,没有一只猴子敢上去够香蕉吃。
有时候,我们就像那些新放进来的猴子,由于受到他人的影响,开始怀疑自己,甚至放弃自己。
其实,我们最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用时间来解决问题,用耐心等待成长。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当我们给自己尝试的机会后,变化也需要一个过程,耐心等待,结果就会不同。
你身上贴着什么标签
同学们都去过超市或商店,都会看到待售的商品上贴着标签,标签上标着商品的价格。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身上同样也有标签呢?
你会说,我又不是商品,怎么会有标签?其实不然,你身上确有很多标签。譬如,当你的朋友评价你是热情、开朗、富有同情心的家伙时,你知道了自己原来还有这些优点,而这些评价就成了你身上的标签;当你的同学说你是自私、懒惰、没有集体感的家伙时,你可能会反驳,但是,它们也成了你身上的标签;当你的老师说你学习就这样了,不可能再有进步时,不管你是否认同,这在你心中起了作用,它也成了你身上的标签;当你的父母告诉你“上学有什么用,你也没那个命”时,你的身上又贴上了新的标签。最可怕的是,你还会给自己贴上消极的标签,譬如“我考试又失败了,我不行”“我很容易紧张”“我太粗心”“我不会”“我不是学习的料”“我真的不行”等等。一旦贴上消极的标签,你的人生也将开始消极。
每个人身上都贴着不同的标签,而且我们往往会主动寻找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些评价又成了不断更新变化的新标签。当你不断遇到挫折和打击时,为了逃避痛苦,你很可能从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中,选择一些能够解释自己不断失败这一事实的标签,以作为搪塞自己的理由。
你需要明白的是,无论你身上有多少标签,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你,做决定的始终都是你自己,能动摇你内心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不介意别人看法的人不多。我不是叫你不去理会别人的看法,而是让你在听取外界的不同声音时,更要尊重自己。
尤其对于那些有危害性的标签,我们要善于提出异议,不要被它们所伤害。所以,当你心中冒出一个怀疑的声音时,不妨多思考一会儿,真的是这样的吗?是否有反例呢?是否能有一些好的转机呢?自己能否做点事情改善这种状况呢?自己需要做点什么呢?其实,多思考一点可以将你的忧虑转移,让你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外界的标签并不能阻止你变得强大
外界错误的标签很容易让你迷失,而正确的标签却可以让你更加了解自己,更加坚定你的信念。我们都需承认认识自己是件困难的事,但幸运的是我们能不断地接近真实的自己,而接近的方法便是思考和反思。
如何看待自己是认识自己的第一步。你可以从身体、心理和能力三方面思考和评价自己。你的身体素质如何?是否健康、体型匀称、身手敏捷、动作协调性好?你的心理状态如何?是积极、乐观、坚强、能承受压力,还是消极、悲观、遇事退缩、不敢面对挑战?你具备哪些能力?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组织能力,独立性强?这些看似简单、看似平常的事情,你几乎从没认真想过。现在希望你能认真思考并完成下面的表格(见表1-1)。
表1-1 自我评价表
问题提示
你的回答
你觉得自己在身体上有哪些优势?
你觉得自己在身体上有哪些不足?
你对自己身体素质怎么看?
你觉得自己在心理状态上有哪些优势?
你觉得自己在心理状态上有哪些不足?
你对自己心理状态怎么看?
你具备哪些能力?
你觉得还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你如何评价自己的能力?
对自我的评价,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自己的立场。现在很多同学都没有自己的原则。我希望你可以好好思考下自己的原则是什么。一旦你找到了自己的原则或者为自己树立了原则,就要坚持到底。同时也让别人知道你做事情的原则,这样别人就不容易碰触你的底线。通常情况下,拥有立场,以原则为重心的人不容易被外界标签所影响。
当我们进行自我分析的时候,也不要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之中。有句话我要送给大家:走自己的路固然重要,但是也要听听别人的话。
在中学,多数同学最欠缺的恐怕是集体沟通,不太喜欢别人在自己耳旁唠叨。因为你不再是小孩了,很多道理你也知道。在家,你不太愿意和父母沟通,因为父母的想法和你的总有出入;在学校,你又没有太多的时间跟同学交流,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甚至班会都被剥夺了。别人对你有什么评价,大多时候你是猜测的,或者,你知道别人对你的评价,但并不清楚原因。
给你一个好建议:收集同学、朋友、老师、父母对你的看法。对于这些看法不要仅仅是猜测,最好能彼此心平气和、不带任何攻击色彩地去交流。同时,弄清楚看法背后隐藏的原因也很重要。尝试着完成下面这个表(见表1-2)。
表1-2 意见收集表
对 象
对你的看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朋 友
同 学
父 母
老 师
别人的看法不一定准确,如果别人对你有误解,尝试着去消除,重新和别人愉快相处。但也不要刻意为之,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你耗费如此多的精力,凡事只要问心无愧即可。尽量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我想你也知道在充斥着误会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会很郁闷、很痛苦。
给你一个好建议:有些时候,我们不能阻止别人对自己做出不公正的评价,但我们却可以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即让自己不受到那些不公正评价的干扰。
学会识别标签,拒绝没有意义的动摇。时刻牢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因为有了目标你就不会盲目,就会知道自己应该往哪里用力,至少不用像面对空气出拳那样,把所有的力气打出去,却找不到对象。
遇到问题时,你可以借助表1-1中的内容来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个表格,实际是一种思考方式,思考并回答每个问题有助于你解决自己的问题。我建议你好好掌握这种思考的方式和方法,这比单纯的答案更重要。
第二节
其实你不用自卑——正确评价自己
对话和博士
自卑让我错过了重点大学
一次在给教师的讲座结束之后,有位老师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他们学校有位女生,同学和老师们都认为她品学兼优,可是她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长相不如别人,体育不如别人,文艺也不如别人。更要命的是,她认为自己唯一的优点就是学习成绩好,但她又觉得成绩好也是自己“死用功”得来的,随时都会有下降的可能。因此,她上课从不举手发言,集体活动也不出头露面,因为怕被别人笑话。
有时,看到其他女同学活泼可爱、充满朝气的样子,她非常羡慕,甚至嫉妒,因而更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她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常常闷闷不乐、独自发呆。因此,同学们都觉得她冷淡孤僻,渐渐便很少和她交往。
高三时,虽然她学习成绩依然很好,但她对自己却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一度产生弃考的念头。后来,在老师、家长的劝说和帮助下,她才勉强填了一个很低的志愿,结果以很高的分数轻松过关。本来完全可以在重点大学深造的她,却只能读一个普通的大学,留下了终生的遗憾。老师、同学提到她时无不摇头惋惜。
你用什么方式看问题
先做个实验,假如某天你穿得非常漂亮,走进学校后,很多同学看你,你心里会怎么想?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我脸上没脏东西吧?我有什么问题吗?因为所有人都注意你,反而让你觉得自己好像哪儿出了问题。当父母、老师夸奖别人时,尤其是父母当着你的面夸奖别人家的孩子时,你自己心里是怎样想的呢?会不会冒出这样一个声音:他在某些方面还不如我呢!你有过这样的想法吗?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问题系统,我们总是很矛盾,既向往美好的事物,又总是寻找美好事物中的缺点。我们渴望完美,却又不断制造缺憾。我们总是习惯用问题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总是纠结于问题本身,觉得只要把问题解决了,世界就美好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当我们观察一个事物时,如果我们内心强烈地觉得它应该是什么样子时,就会漏掉一些不支持我们的信息。就如同这个高三女孩,其实,在班里不知有多少同学羡慕她,把她当作学习的榜样,可是,她并没有看到自己的优点,也没有去感受别人对自己的羡慕,她只看到了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并过分夸大了自己的这种感觉。
你用什么样的方式观察,就会得到什么样的观察结果。当你觉得自己全身都是问题时,你只会关注自身的问题,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当然,我们也不喜欢另一种人——自恋的人。假如你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好,你就只会找自己身上让你满意的地方,你会越看自己越喜欢。这是另一种极端,太自恋也不是好事。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观察方式,建议大家要多留心自己拥有的,尽量往好的方面看。如此一来,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并非如你原来看到的那般不幸。同你分享一个故事,看后你会明白很多。
有一位牧师的女儿,她天生就是一位脑性麻痹患者,全身不能正常活动,而且无法言语。然而,她却靠着非凡的毅力,在美国拿到了艺术博士学位,并到处现身说法,帮助他人。有一次,她应邀到一个场合演“写”(不能讲话的她必须以笔代口)。在提问环节,一个学生当众小声地问:“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自己?你都没有怨恨吗?”
这个无心但尖刻的问题,让在场人士无不捏了一把冷汗,担心会深深刺伤了她的心。只见她回过头,用粉笔在黑板上吃力地写下了“我怎么看自己”这几个大字。
忽然,教室内鸦雀无声,没有人敢讲话。她笑着再回头看了看大家后,又转过身去继续写着:
一、我很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这么爱我!
四、上帝这么爱我!
五、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六、我有只可爱的猫!
七、还有……
她又回过头来静静地看着大家,再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众人安静了几秒后,全场响起了如雷的掌声。那天,许多人因为她的乐观与坚强而得到激励。这个乐观的脑性麻痹患者是谁?她就是美国南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在中国台湾开过多次画展的黄美廉女士。
自卑的背后是什么
看了前面高三女孩的案例,可能有人会说这个女孩太自卑。那么关于自卑你了解多少?一个孩子如果自卑,一定有很多原因,或许是家庭的原因,或许是老师的原因,总之可以找到很多。很多时候,为了驱走身上的自卑感,我们会将这些作为理由,将自卑的原因从自身剥离:这不是我的错,是外界影响了我!你会觉得自卑是由于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才形成的。把自卑的原因归因于外界,你可能会感到舒服些。但是,这些解释只是自欺欺人。环境固然重要,可是做出行动的人还是你自己。关键在于你是用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很有意思,积极乐观的人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消极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积极乐观者所想的都是可能做到的事情,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可能做到的事情上,所以往往能够心想事成;消极悲观者的眼光总是专注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上,常常以失败告终。
我们常说自卑者是自我评价低的人,可是自信者就不自卑吗?在奥修的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据说有一天,绝顶聪明的纳斯鲁丁跑来找奥修,非常焦急地说:“快来帮帮我!”奥修问:“发生了什么事,让你着急成这样?”纳斯鲁丁说:“我感觉糟糕透了,最近我开始感到强烈的不自信,这很糟糕。快告诉我,我要做些什么来消除它。”奥修说:“你一直是很自信的人,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如此不自信了呢?”纳斯鲁丁非常沮丧地说:“我发现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好!”
自信的人也会自卑,因为自信的人也会害怕失去。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指出,人的成就恰好是自卑心的作用,人寻求卓越正是对自卑的一种补偿行为。这说得很有道理。因为正是有不足,我们才努力去弥补。这恰恰是一种动力。就如同我们如何看待问题一样,问题是好还是坏,积极的人与消极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答案。当你倾向于积极的答案时,你会发现问题是进步的机会,解决了问题自己就进步了。
没有人十全十美,人有缺点也有优点,重要的是自己肯接纳自己。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比较,因为人们总是喜欢拿自己的短处去比较别人的长处,结果越比越短,自己反而更难受,或者喜欢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结果目无他人,盲目自信。关于比较,我是这样看的:同别人相比是横向,看的是差距,说明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自己相比是纵向,看的是进步,说明自己取得了进步,让自己拥有再次前进的动力。
成长中的你,有进步也会有退步,当下的差距意味着进步的空间,现在的优秀意味着过去做得好,但明天还需要积极努力。接受当下,面向未来。无论如何,你都需要正确地评价自己。
神秘的“ABC”理论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有一个著名的“ABC情绪认知”理论,它的核心观点是:一个事件发生后所产生的情绪及行为结果,并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是取决于人们对于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评价、态度、认知和信念。
我们来看一个在学校常遇到的现象。
距离大考只有20天了,这次考试很重要,大家掌握的知识差不多,但心态不同。一部分同学认为,只剩下20天了,可是还有很多知识点没有复习,还有很多题没做,来不及了,到了考场万一遇到自己不会的题目……20天不够啊,怎么办?怎么办?惶恐不安。还有一部分同学则这样认为,他们觉得时间确实不多了,而且还有不少知识点没有复习,很多题目没做,但还有20天呢,每天复习3个知识点,20天就有60个,每天做10道不同类型的题目,20天就是200道,可以提高很多呢。
20天后大考,惶恐不安的同学果然没有考好,这类同学最后得出了结论:果然是因为时间不够,我没有复习好,当然就考不好了。而继续加油复习的同学,果然考试有进步,于是,他们也总结了经验:看来20天还真可以提升很多呢,多学点就多些进步,完全来得及,不错!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如图1-1所示)?
图1-1 不同态度对考试的影响
同学们请记住:事情本身是中性的,它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到对事物看法的影响。也许你这次没考好,但不代表下次也考不好,也许时间紧迫,但再紧迫也还是有时间能让你提升的,关键在于你怎么选择,拥有怎样的心态。
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最具威力的地方在于让人形成了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如果你持有积极心态,你会进入良性循环;一旦你持有了消极心态,便会进入恶性循环(如图1-2所示)。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们每天都在成长,都在面对一个又一个问题,而面对问题,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选择。人生的分水岭就在这个选择中产生。
图1-2 循环流程图
塑造积极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好,因为无法正确看待自己、评价自己,才出现了各种问题。正确评价自己,我给你的建议是: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用积极的“筛子”去“筛选”外界对你的评价。真正的缺点,那是帮助你进步的机会。假如有人误解了你的优点,那没关系,你可以主动些。既然你是金子,何愁不发光?
积极地看待自己总比消极地看待自己有好处,有时候做下阿Q不一定是坏事。你可以利用下边的工具表(见表1-3)进行思考,相信总会给你一些启发。
表1-3 积极思考表
问题提示
你的回答
对待消极评价的思考
你遇到问题时,会往好的方面思考还是坏的方面思考?
你什么时候容易产生消极想法或评价?
你觉得产生消极想法或评价的原因是什么?
当你产生消极想法或评价时,你通常会做什么?
你会怎样摆脱这种消极想法或评价?
给你的建议
第一步:产生消极想法或评价后,写出这些消极想法或评价。
第二步:写出产生这些消极想法或评价的原因。
第三步:写出这些消极想法或评价会产生的后果。
第四步:如果这些评价不是真实的,你觉得真实的评价是什么。
第五步:如果评价是真实的,你是否可以做些事情改善这种情况。写出你能做的事情。
第六步:假如你采取这些改善的建议,那么,写出事情的结果和对你产生的有利影响。
如果你找不到改善的办法,请听听别人的建议,把建议写出来。
第七步:写出你最后的积极决定(记住,是积极决定)。
第三节
成绩代表一切吗——找到自己的价值
对话和博士
学习好就了不起吗
和博士,我在重点中学读高一,和初中相比高中的改变并不大。初中时,我的成绩在班上并不怎么优秀,之所以能够考上这所高中,是因为班里一个男生的刺激。他是我们班学习最好的男生,可是我就是看不惯他,他觉得自己学习好,就对我们爱答不理的,问个问题都不耐烦,而且班级活动他也不参加。最要命的是,自己课桌边上的卫生从来不管,他还振振有词:脏就脏了,反正不是我弄的,凭什么要我管?我最瞧不起这样的人了,学习好就了不起吗?于是,我发誓要超过他,中考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现在的高中,虽然只比那个家伙少了几分。到了高中,我发现班里还是有这样的家伙,于是,我又告诉自己要超过这群家伙,你们不是自以为成绩好吗,那我就要在成绩上打败你们!
和博士,成绩好可以代表一切吗?
如何看待成绩
你一定听过这句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数为何如此重要?升学需要分数,上大学更需要分数。目前,学校录取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分数。没有很高的分数,就很难升入好的高中,就很难考进好的大学。
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在学校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考上大学。不管你学习成绩如何,父母都希望你将来能考上大学。老师就更不用说了,帮你考上重点中学、考上大学是他们的任务。在你心中,你也得承认自己想考上大学吧?
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成绩代表着什么?心理学上有个很有意思的效应,叫作“从众效应”,指的是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并朝着与群体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
我们先来看这么一个实验。
某高校举办一次特殊的活动,请一位德国化学家展示他最新研制的某种挥发性液体。当主持人将满脸大胡子的“德国化学家”介绍给阶梯教室里的学生后,化学家用沙哑的嗓音向同学们说:“我最近研究出了一种强烈的挥发性液体,现在我要进行实验,看要用多长时间液体能从讲台挥发到全教室,凡闻到一点气味的同学请马上举手,我要计算时间。”说着,他打开了密封的瓶塞,让透明的液体挥发。不一会儿,前排的同学、中间的同学、后排的同学都先后举起了手。不到两分钟,全体同学都举起了手。
此时,“化学家”一把把大胡子扯下,拿掉墨镜,原来他是本校的德语老师。他笑着说:“我这里装的是蒸馏水!”
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了同学之间的从众效应:看到别人举手,也跟着举手,但他们并不是撒谎,而是受到了“化学家”的言语暗示和其他同学举手的行为暗示,感觉似乎真的闻到了一种气味,于是举起了手。
当你不知道成绩意味着什么时,别人的看法就成了你的看法。当周围大多数人以成绩作为判断一个人价值的标准时,你也会不自觉地认同。在我看来,成绩就如同金钱,有句话说得好,“钱不是万能的,可是没有钱却万万不能”。同样,成绩不是一切,可是没有成绩你就不能进入理想的学校。假如你心中只有金钱,完全以金钱为导向,我想很多人会不喜欢你,甚至,你自己也会讨厌自己。同样,如果你完全以成绩为导向,同学也会不喜欢你。
成绩好只代表你在知识掌握上比别人好些,在考试中你发挥得更好些。然而,我们常常被误导,比如,学校选举三好学生、选举班干部之类的,全是以成绩为导向,似乎学习好就意味着这个人是优秀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有些学生喜欢称某些学习好的同学为“高分低能儿”,言外之意是这家伙除了学习真的没什么可以拿出手。这种说法固然有些片面,但至少反映出有不少同学的确是这样的,为了考取更好的成绩,除了学习其他事情都不关注。殊不知当你取得了暂时的成绩时,也为未来埋下了隐患。由于学生更多是以成绩为导向,对社会道德、人际相处、团队合作等完全没有意识,结果很多同学考入大学后,却不能适应大学生活。
你的价值是什么
你是否有这种心态: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考试。绝大多数同学把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当成应付考试的工具,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对于理科生来说,历史、政治那都是浮云;对于文科生来说,物理、化学那都是浮云。每年,我在领袖营开营介绍北大历史时,问及1895年和1898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时,居然很多同学不知道,甚至有些同学说是不是“文化大革命”!
说实话,我最想在全国号召的一件事情是把历史当作一门必修课,一个人怎么能忘记自己国家的历史呢?更可悲的是现在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比我们还清楚。忘本是最可悲的事情!一个人要成才,更不能忘记自己国家的历史。当然,我也不太赞同目前学校对历史的考察方式。我们被每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年份给限制了,我们被死板的历史事件“标准答案式”的意义限制了。我更希望历史的考试能够开放些,例如,提出没有发生某个历史事件的假设?历史事件对于现代的意义是什么?童言也许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获得了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在哲学课本中,我们学过“价值”的含义,指的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你还记得吗?不要告诉我它仅仅是你考试的内容!
你是否思考过自己的“价值”?我知道很多同学经常说这个好,这个有用,那个没用。但是,你有没有思考过自己是否有用、是否有价值?有位同学告诉我:“我觉得我还是有价值的,如果没了我,我的爸爸妈妈会疯掉,他们会伤心死的,可见我对他们还是很有价值的。”我听了这个回答真是哭笑不得,自己的价值仅仅如此吗?
哲学课本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原来价值并不仅仅是要满足自己,还要满足别人。从这点来说,你可以思考下,自己成长过程中曾经做过多少对别人有帮助、有意义的事情。
在学校,不应全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将来你总不能告诉别人,我会考试,我成绩好。在我看来,在学校里你应该学习两件事:遵守秩序(规则)和友好合作。我们常常抱怨交通多么混乱、纪律多么糟糕,说白了是自己的秩序(规则)观念不强。我们渴望与人相处,却又没法子让自己与人更好相处。
在学校还经常出现这类现象,如果你喜欢一个老师,就能学好他教的课;如果不喜欢一个老师,你这门功课的成绩往往一般。这类现象背后凸显的也是自我价值的误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你的自我价值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来自于老师对你的评价。当老师喜欢你,对你评价很高时,你的自我价值感就高,从而带动了学习成绩的上升;当老师不喜欢你,甚至批评你时,你的自我价值感就降低了,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但你不应该因为老师的态度而影响成绩的高低。你的价值应该发自你的内心,有属于自己的坚持,不要总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这样即使不喜欢这个老师,但一样会喜欢这个科目,一样能够学好这门课程。
成绩之外还有什么,这是你要好好思考的事情,至少让自己做个有用的人,至少要想想自己存在的价值。我想你一定听别人讲过无数次中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素质,我不啰唆什么大道理,只希望你想想自己需要往什么方向努力。
寻找你的优势
一个人优秀有什么标准吗?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森和塞利格曼将人类个人优势归结了6大类24小类(见表1-4)。不要吃惊,没打算让你全部具备,给出一个标准是为了让你向它看齐,有个努力的方向,做事也有个衡量。
表1-4 人类个人优势表
智慧
创造性,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好学,洞察力
勇气
勇敢,毅力,诚实,热情
仁爱
爱与被爱的能力,善良,社交智慧
公正
忠诚,公平,领导力
节制
宽恕,谦虚,谨慎,自制
卓越
对美的欣赏,感恩,乐观,幽默,灵性
成绩并不代表全部,也不是证明你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在学校到底该学些什么,我们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这都是你要好好思考的。虽然在前边讲了不少,但还是希望你能从自身出发,切实地思考下。
你没什么可以自负的,总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你可以参考这个建议:你的眼睛只会看到你想看到的,请用一种学习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世界吧。
首先,思考下你对成绩的看法(见表1-5)。
表1-5 成绩思考表
问题提示
你的回答
你的成绩如何?
你会把成绩看得很重吗?
如果你学习很好,愿意帮助更多的同学吗?
如果别人比你成绩好你会有什么想法?
假如你帮助过的人成绩比你好了,你会有什么想法?
以往你对成绩有哪些片面的、错误的看法?
其次,利用“人生价值思考表”思考下你对自我价值的看法(见表1-6)。
表1-6 人生价值思考表
问题提示
你的回答
你对自己的哪几个方面最不满意?
你会注意生活中的哪些细节?
你对纪律和秩序的看法是怎样的?
在学校除了成绩你觉得最应该学习的四件事情是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什么?
最后,通过“提升个人优势的激励表”确定几项你打算努力提升的个人优势(见表1-7)。
表1-7 提升个人优势的激励表
你打算提升的六项优势
原 因
提升的第一项个人优势:
提升的第二项个人优势:
提升的第三项个人优势:
提升的第四项个人优势:
提升的第五项个人优势:
提升的第六项个人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