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
》
售價:NT$
449.0
《
我真正想要什么?:智慧瑜伽答问/正念系列
》
售價:NT$
265.0
《
元朝理财记 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
》
售價:NT$
449.0
《
欧洲史:一本书历览欧洲数千年兴衰起伏,理解欧洲文明何以铸就今日世界
》
售價:NT$
1520.0
《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第2版)
》
售價:NT$
458.0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NT$
1112.0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NT$
398.0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电影有乾坤 光影存轨迹
百千种法门 同归方寸间
不散场的,不是电影,是心识
你看到的,不是电影,是自己
台湾知名影评人,金马奖、金钟奖评审曾伟祯
跳脱传统影评框架禅机解读艺术密码
开启通向内在自我的灵光之窗
|
內容簡介: |
佛说,一沙一世界。一部电影就相当于一段微型的人生。短暂的浮世光影,是我们省思生命的媒介。看电影,不能只用眼看表面的视觉效果,更要用心去体味内里的真意。一部部电影,将你我无法体验的人世百态一一呈现;而在曾伟祯的解读下,对现实世界的反照也更加分明,电影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和自我。生命生生不息,电影永不散场。
|
關於作者: |
曾伟祯,台湾知名影评人、编剧、自由作者。辅仁大学英文系毕业,美国纽约大学电影研究院电影硕士。曾担任台北金马影展执委会国际组组长,金马奖、金钟奖、台北电影节评审。翻译及编译作品有《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戏假情真——伍迪艾伦的电影人生》《导演功课》《女性与电影——摄影机的两端》《信手拈来写影评》《认识电影》等。
|
目錄:
|
自序
电影不散场
盗梦空间
植入心灵能量
启示录
华严世界,诸相庄严
入殓师
人生的最后一音
阿凡达
拯救人类,先拯救心灵
通天塔
关于倾听,关于深观
迈克尔克莱顿
人性中的道德良知
和平战士
生命勇士之道功夫熊猫
东方武林高手的心灵密码
霍顿奇遇记
至大无升,至小无内:芥子纳须弥
黄羊川
和谐循环,动中养静
朱莉与朱莉娅
看见自我与人我
东京奏鸣曲
让内在之光闪耀
明日记忆
意识迷宫,无尽谜藏
蝙蝠侠:黑暗骑士
遇见黑暗的自我
海角七号
从夏天尾巴燃烧起的电影奇迹
男孩
趋向人生光明的囧
不能没有你
黑白中的温情
音乐人生
音乐天才的生命困境
谜一样的双眼
眼是心念之镜
祸水
涤清心灵的清泉潜水钟与蝴蝶
心念超越身体的限制老无所依
回到平常心以观恶境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
因困惑而着迷,因明白而解脱
后来
引渡生命幽谷的信差乱世安娜
轮回的生命,无尽的启示
没有青春的青春
生命的彼岸难以忽视的真相
天地之间,人在其中
白色星球
看见单纯的感动
|
內容試閱:
|
《入殓师》(Departures)无意描绘对生死无常的感知,也非对死亡豁达姿态的礼敬,而是独特地展示了一向对“美的极致”追求成瘾的日本人,在其葬仪文化中,纳棺的入殓师是如何将个人技艺升华到精神境界的。犹如花道与茶道,当入殓师为往生者清洁、着衣与化妆时,每一个专注的动作、专注的眼神,都紧紧牵引着家属的心。不协调的大彻大悟?影片的焦点放在年轻人大悟(本木雅弘)身上,他因为阴差阳错而进入到入殓师行业,影片借由他的入门、挣扎以及最终的投入并受到尊重,让人认识了入殓师这个行业。大悟受到热爱音乐的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开始学大提琴,不料六岁时,父亲因外遇离家。母亲仍一路栽培他出国学音乐,却在他学成回国之前亡故了,他连母亲的葬礼都来不及参加。影片在大悟的性格塑造上有颇多令人难以信服之处。他热爱音乐,甚至负债购买昂贵的大提琴,却在乐团解散时一击即溃,立即放弃演奏家的职业,连尝试音乐教学的努力都没有,便卖掉名琴偿债。回家乡重新找工作,却不问清楚自己是否符合工作要求,就稀里糊涂地踏入这一行,还得一路瞒着日日共处的妻子。出国留学的外语能力、国际视野,学音乐者应有的谨慎、精准与自律的性格,在大悟身上似乎完全不存在,他的个性颇为大而化之。剧情一厢情愿地一路安排,仿佛大悟是因为来不及从国外回来参加母亲的葬礼,才在某种宿命中走上了入殓师这条路。不过在导演刻意安排之下,许多情节都以轻喜剧的方式处理了,影片的基调呈现出一种快节奏的温馨感,平衡了电影中因为太多丧葬场面可能会造成的阴郁感。影片中许多葬礼段落的安排和大悟专注学习当入殓师的过程,仍是相当吸引人的。父亲角色的投射入殓师的工作既可以蓄势揭开家族的创伤,也可以弭平痛苦记忆,带来和谐的祝福。片中殡葬公司的社长,因为丧妻才开始走上这一行。第一次征助手,他比大悟还紧张,还马上送“订金”,生怕对方跑了。但这之后,他脸上那种莫测高深的表情,好像已经认定大悟是天生要协助死者走上未来旅途的最佳人选,是全片的精华所在。社长如父亲般地启发生命中一直缺少父亲角色的大悟,引领大悟在每一个纳棺动作中追求完美,并在挫折沮丧中重新面对生命。社长深刻经历了各种生命滋味,他办公室上方的空中庭园阁楼,更是他看尽生死、自在于生命各种境地的修行道场。他吃东西时说出的台词“好吃得令人伤脑筋!”充满韵味,他虽日日与死尸为伍,却是一名练得一身自在的大罗汉。片中有一幕戏,当他们完成工作离去时,死者家属衷心感谢,并恭敬地送上用旧报纸包的三串干柿子。没有过度的包装,社长坐在棺车的前座,打开报纸,大口狠咬,又拿一个给大悟,丧家的秽气与仪式当中的哀思,全不放在心上,两人毫不顾忌形象地享受当下。全片最赚人热泪之处,是接近片末,大悟亲手为父亲入殓。多年来大悟从不记得父亲的模样,但他发现父亲死前手中握的,正是小时候与他交换的石头,此时他内心的情感线路终于连上了。饰演妻子的广末凉子,含泪或微笑的形象充满银幕,仿佛也在引领观众体会她对丈夫的职业从音乐家转到入殓师的包容与理解。在大悟为生父的遗体做最后的整理与清洁时,事实上,大悟也清理了自己的内在,他终于可以面对父亲,也就是真实地面对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场表演如同交响乐的存在,当第一个音响起,当中所有的音符、节奏与旋律,其繁复完全是为了最后一个音之后的静默而存在。“纳棺”正是生命的最后一音,跪立在一旁的家属,仿佛是在观看往生者在入殓师的协助下,踏上下一场生命旅途之前的“最后一场表演”。生死的课题从来都是大事,但众生总碍于传统顾忌,不明白也不善于处理死后之事。片中澡堂里有一位常客,原来是焚化炉的工作人员,他说:“我是送往生者前往另一段生命旅程的守门人。”其实和纳棺师一样,两人的职业虽说是为死者服务,让死者用尊严的方式辞世,但说到底,他们真正服务的,却是生者,因为他们的工作以种种的形式与仪式,引导家属从哀伤过渡到接受逝者已矣的事实,一切都是在安抚家属的心。也因此,细究影片中纳棺礼仪之“美”,其实和茶道及花道中的“美”并无二致。众人应明白,当细节的追求成为本能,形与神合一,所有动作即已脱去外相皮骨表演,进入内在的领域。三者都是从纷乱中去芜并整理出最终的和谐。每一个过程、每一个动作都以无比的专注,才能让这和谐不堕死寂,转化成充满能量的“静”与“定”。入殓师的最高境界,除了连接生者与死者的情感,更可以是一个影响十方心灵的禅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