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行动中的理性
》
售價:NT$
44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图以载道——传统绘画的图像叙事
》
售價:NT$
390.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北京中医医院杏林名医董子亮的临证经验的总结,作者用精炼的语言总结了他行医40余年的经验及心得。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为临证心得。临证心得类似于医案医话,讲述了脾胃的重要性及如何顾护脾胃,体现了董子亮老师在诊断上注重舌诊、中西互参,在治法上注重疏肝、调和肝脾以及祛邪的学术思想。第二章为遣方用药经验,遣方用药离开了中医理论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药性的精微区别,对疾病的治疗有毫厘千里的结果。在此部分,董子亮老师详细总结了他对药物的认识及对使用药物的经验。第三章为临证治验。临证治验讲述了董子亮老师在诊疗消化内科疾病以及其他一些内科杂病方面带徒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治例,里面的一些经验方及用药,都是他几十年临床检验过的、行之有效的方药,希望能抛砖引玉,对读者有所启发。
|
關於作者: |
董子亮,男,医学硕士,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有着四十余年的临床工作实践和临床教学经验。为北京市第四批、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医科大学
|
目錄:
|
第一章临证心得第一节注重脾胃,以顾护脾胃为主一、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分治二、药物应用,顾护脾胃三、生活起居,饮食调护第二节注重情志,调肝为先一、疏肝和胃法二、疏肝健脾法三、健脾缓肝法四、其他调肝法第三节祛邪以扶正,去菀陈莝第四节临证诊察,尤重舌诊一、望舌二、问诊三、脉诊第五节心身共治第六节中西互参,相得益彰 第二章遣方用药经验第一节处方遣药宜少宜轻第二节重视药物的炮制一、炮制增强了药物的作用二、炮制减轻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三、炭制药物有特殊作用第三节临床常用药物组合一、柴胡、赤芍或白芍二、丹皮、赤芍、栀子三、白芍、白术四、煨木香、乌药五、山药、芡实六、补骨脂、肉豆蔻七、厚朴、苏梗、枳壳、陈皮八、海螵蛸、浙贝母九、黄连、吴茱萸十、白豆蔻、佩兰十一、赤芍或白芍与甘草十二、金银花、野菊花十三、木香、槟榔十四、丁香、柿蒂十五、黄芪、白术、防风第四节祛湿药的临床应用一、苦温燥湿药二、苦寒燥湿药三、芳香化湿药四、健脾利湿药五、祛风胜湿药六、淡渗利湿药 第五节白头翁汤的临床活用
第三章临证治验第一节慢性胃炎临证治验一、疏肝和胃二、疏肝健脾三、温中益气四、滋养胃阴五、燥湿和胃第二节消化性溃疡临证治验一、疏肝理气,清热解郁二、健脾养胃,益气温中三、养阴清热,益气和胃四、活血化瘀,理气和胃第三节反流性食管炎临证治验一、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二、清肝泄热,和胃降逆三、理气化湿,和胃降逆四、补中健脾,和胃降逆五、辛开苦降,和胃降逆六、呼吸调节七、饮食起居第四节慢性胰腺炎临证治验一、疏肝和胃化湿二、健脾缓肝第五节溃疡性结肠炎临证治验一、燥湿化滞,涩肠止泻二、理气健脾,化滞通便 第六节便秘临证治验一、化滞润肠二、滋阴降气三、养血润燥四、清热通腑第七节慢性腹泻临证治验一、燥湿化滞二、缓肝健脾三、健脾补肾四、抑肝扶脾五、益火生土第八节口腔溃疡临证治验一、清热散结,通腑导滞二、燥湿化滞,通利三焦三、健脾益气,托里敛疮第九节过敏性疾病临证治验一、花粉病二、过敏性鼻炎三、过敏性皮炎四、荨麻疹五、哮喘六、红皮病第十节亚急性甲状腺炎临证治验第十一节痤疮临证治验一、凉血解毒,清腑泻下二、清胃宣肺,凉血解毒三、凉血解毒,清热化湿第十二节肋软骨炎临证治验第十三节肠梗阻临证治验第十四节宫外孕临证治验第一章临证心得第一节注重脾胃,以顾护脾胃为主一、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分治二、药物应用,顾护脾胃三、生活起居,饮食调护第二节注重情志,调肝为先一、疏肝和胃法二、疏肝健脾法三、健脾缓肝法四、其他调肝法第三节祛邪以扶正,去菀陈莝第四节临证诊察,尤重舌诊一、望舌二、问诊三、脉诊第五节心身共治第六节中西互参,相得益彰 第二章遣方用药经验第一节处方遣药宜少宜轻第二节重视药物的炮制一、炮制增强了药物的作用二、炮制减轻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三、炭制药物有特殊作用第三节临床常用药物组合一、柴胡、赤芍或白芍二、丹皮、赤芍、栀子三、白芍、白术四、煨木香、乌药五、山药、芡实六、补骨脂、肉豆蔻七、厚朴、苏梗、枳壳、陈皮八、海螵蛸、浙贝母九、黄连、吴茱萸十、白豆蔻、佩兰十一、赤芍或白芍与甘草十二、金银花、野菊花十三、木香、槟榔十四、丁香、柿蒂十五、黄芪、白术、防风第四节祛湿药的临床应用一、苦温燥湿药二、苦寒燥湿药三、芳香化湿药四、健脾利湿药五、祛风胜湿药六、淡渗利湿药 第五节白头翁汤的临床活用
第三章临证治验第一节慢性胃炎临证治验一、疏肝和胃二、疏肝健脾三、温中益气四、滋养胃阴五、燥湿和胃第二节消化性溃疡临证治验一、疏肝理气,清热解郁二、健脾养胃,益气温中三、养阴清热,益气和胃四、活血化瘀,理气和胃第三节反流性食管炎临证治验一、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二、清肝泄热,和胃降逆三、理气化湿,和胃降逆四、补中健脾,和胃降逆五、辛开苦降,和胃降逆六、呼吸调节七、饮食起居第四节慢性胰腺炎临证治验一、疏肝和胃化湿二、健脾缓肝第五节溃疡性结肠炎临证治验一、燥湿化滞,涩肠止泻二、理气健脾,化滞通便 第六节便秘临证治验一、化滞润肠二、滋阴降气三、养血润燥四、清热通腑第七节慢性腹泻临证治验一、燥湿化滞二、缓肝健脾三、健脾补肾四、抑肝扶脾五、益火生土第八节口腔溃疡临证治验一、清热散结,通腑导滞二、燥湿化滞,通利三焦三、健脾益气,托里敛疮第九节过敏性疾病临证治验一、花粉病二、过敏性鼻炎三、过敏性皮炎四、荨麻疹五、哮喘六、红皮病第十节亚急性甲状腺炎临证治验第十一节痤疮临证治验一、凉血解毒,清腑泻下二、清胃宣肺,凉血解毒三、凉血解毒,清热化湿第十二节肋软骨炎临证治验第十三节肠梗阻临证治验第十四节宫外孕临证治验
|
內容試閱:
|
第三节临床常用药物组合一、柴胡、赤芍或白芍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气味俱薄,具有轻清上升、宣透疏达之性,常用于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诸证。董老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经常会用到醋柴胡,认为醋柴胡除了疏肝理气功能之外,还具有帮助运化的作用。《神农本草经》称其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更详细地说:柴胡,肠胃之药也。观经中所言治效,皆主肠胃,以其气味轻清,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故其功如此。天下惟木能疏土,前人皆指为少阳之药,是知其末,而未知其本也。白芍偏补,赤芍偏通。白芍调养心肝脾经血、疏肝降气、柔肝止痛而有补益之功;赤芍清热凉血、降气行血、化瘀止痛而有通络之效。对于白芍,炮制后一般有酒制白芍入血、醋制白芍入肝、土炒白芍入脾之说。醋白芍可增强白芍柔肝缓急的功效;土白芍,敛肝而不碍脾。董老常用醋柴胡配伍赤芍或白芍。柴胡醋制,抑制其发散之性,并可直入肝经,更好地发挥疏肝解郁的功效,伍入酸敛之赤芍或白芍,可疏肝气、理肝血、缓肝急。二、丹皮、赤芍、栀子丹皮,苦、辛,微寒,苦能清热,寒可凉血,辛能散血。丹皮能凉血行血,有凉血散瘀的功效,清血热而不凝滞,血流畅而不留瘀。《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丹皮和赤芍均苦、辛,微寒,具清热凉血和活血化瘀之功。董老常以丹皮、赤芍相须为用,用于肝胃蕴热之胃胀、胁胀、胃痛、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胃肠积热之咽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肝经血热之皮炎、荨麻疹等。董老认为增加丹皮用量可达到通便的功效,所以临床常根据患者胃肠积热的情形来调整丹皮用量,一般情况下用10~15g,便秘明显者,增丹皮至20g,对于肝经郁热、肠胃积热之便秘效果明显。栀子长于清心除烦,但生栀子过于苦寒,易伤脾胃,所以董老一般用炒栀子,用量在6g左右,与丹皮、赤芍并用,气血两清,通泻三焦之火邪。三、白芍、白术木植于土,肝木需要脾土的营养滋养气血才能旺盛,所谓土旺培木;肝血充盛,又可收敛肝气,涵养肝阳,维持肝的阴阳协调,使其疏泄功能正常,而脾土才能得以健运,所谓土得木而达。白芍、白术二药,一入肝经敛肝柔肝、缓急止痛、通利血脉,一入脾经健脾燥湿、益气温中。白术健脾益气,但偏于温燥,容易引起气机壅滞;白芍酸寒,对于肝经郁热、肝虚血热用之尚可,但对同时伴有脾胃虚寒者,则非其所宜。所以在临床上遇肝经郁热与脾胃虚寒并存者,董老常用土白芍、土白术为对药,白术可制白芍之酸寒,白芍可制白术之温燥,临床诸如胸满胁胀、时欲太息、急躁易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肠鸣矢气等木土失和、肝脾失调诸证,皆可用白芍、白术为对药加减应用,并根据肝经郁热和脾虚的程度及轻重缓急调整二者之间的剂量比例。一般二者用药剂量多为10~15g,脾虚为主时用土白术15g、土白芍10g,肝热为主时以土白芍15g、土白术10g。土炒白芍乃灶心土细粉与白芍片共同炒制而成,可借土气入脾,增强白芍柔肝和脾、止泻的作用。董老还经常用醋白芍、酒白芍。醋白芍引白芍直入肝经,增强敛肝柔肝、缓急止痛之效。白芍酒炙后,可降低其酸寒之性,和中缓急,用于胁肋疼痛、腹痛或者月经失调诸证。另外,对于气虚便秘,症见气短倦怠、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且大便并不干硬,伴有面色白、神疲气怯、舌淡嫩苔白、脉虚等,董老往往用生白术益气生血、润肠通便。四、煨木香、乌药木香、乌药作为辛温理气之药,具有理气、散滞、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气逆不舒等症。木香芳香气燥,董老认为木香香燥之气过烈,容易引起恶心呕吐,故临证一般都用煨木香,并且用量一般在6g左右。用于胃肠气滞,症见胃胀胃痛、腹胀痞满时,董老常将其与炒莱菔子、槟榔等并用;用于肝胃不和,症见两胁胀痛、气滞不舒、嗳气纳差时,常与醋柴胡、香附、青皮等同用;若胃肠湿阻,湿浊不化,症见气逆呕吐、肢倦身疲等时,常与白豆蔻、佩兰、藿香等药同用。乌药味辛,性温,气香走窜,入脾、肺、肾、膀胱经,能顺气降逆,疏通胸腹邪气,具顺气止痛、温肾散寒之功。乌药温肾散寒,能除膀胱冷气,对于中老年下元不足所致的膀胱虚冷、小便频数、夜间多尿等症,董老常将其与桑螵蛸、益智仁同用。木香气香浓郁,温燥性烈,长于行胃肠气滞,通三焦之气;乌药气味较淡,作用较木香缓和,善理胸腹气滞,暖下焦之气,温散肾寒。董老常将煨木香、乌药并用,加小茴香、橘核、炮姜、吴茱萸等行气散寒之品治寒凝气滞、小腹冷痛;对肠道湿热蕴结,症见腹痛、大便黏滞不畅者,董老在白头翁汤加减的基础上,加入煨木香、乌药以温通气机,理气化湿,并可防止诸药苦寒太过,凝滞气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