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售價:NT$
305.0
《
白夜追凶(上下)
》
售價:NT$
500.0
《
财富、战争与智慧——二战股市风云录
》
售價:NT$
602.0
《
纳特·特纳的自白
》
售價:NT$
383.0
《
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
售價:NT$
403.0
《
汉字学理与小学汉字教学
》
售價:NT$
408.0
《
即将到来的能源战争
》
售價:NT$
407.0
《
时刻人文·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中华文明是古老的文明,并且是*从遥远的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明。但由于地理相距遥远,我们在思想上对西方文明的影响稀微,西方的哲学家们也甚少提及中华文明。本书正是以此为灵感,挑选了西方哲学家中对中国有着浓厚兴趣的中国之友,从他们的生平、思想与著作入手,以独特的视角观察西方哲学史,并在中西文化的异同中看到中国特色的哲学思想。
|
內容簡介: |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部分分析了马勒伯朗士、莱布尼茨与伏尔泰三位哲学家的思想。第二部分不但包含了19世纪黑格尔对中华文明与中国哲学的蔑视与攻击之辞,更包含了对中国与西方思维模式的整体性分析,指出了共有三种思维模式,即联觉思想、逻辑思维与实证思维。全书通过一条共同的线索——与中国的关系——将三位哲学家串联在一起,分析比较中国与西方哲学思想异同,更在此基础上弘扬中华文化,是一部面向中国之未来的作品。
|
關於作者: |
文聘元,湖南桃江人,1969年生,1988年至1995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分别获得哲学学士、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已在国内外出版作品共计约60部,一千余万字,其中香港及台湾出版著作22部。代表性著作有《直面人性——弗洛伊德传》(1997年,作家出版社)、《西方哲学的故事》(2001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哲学——对世界的解释》(两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话说西方》(共十二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西方哲学》(共四卷,香港明报出版社,2003年)、《你所不知的西方文学故事》(台湾西北国文化际文化有限公司,2011年8月)、《三重精彩——笛卡尔的生平、著作与思想》等。曾担任国家十?五重点出版项目《隋唐文明》工作委员会委员。
|
目錄:
|
马勒伯朗士
章 马勒伯朗士与中国
节 马勒伯朗士与中国
第二节 简单人生
第二章 上帝、心灵与可感之物
节 对万物的分类
第二节 心灵如何认识万物
第三节 认识与上帝
第三章 如何理解上帝
节 上帝:孤独的存在
第二节 并不自由的上帝
第三节 幸福在于上帝
第四章 朱子与马勒伯朗士
节 神与中国人
第二节 理与神之异同
第三节 运动、认识与快乐
第四节 奇异的契合
莱布尼茨
第五章 莱布尼茨的人生与著作
节 宫廷里的万事通
第二节 挫折与惨淡
第三节 莱布尼茨与微积分
第四节 莱布尼茨的著作
第六章 莱布尼茨哲学的基础理论
节 万物源于充足理由
第二节 论自由意志
第三节 自由与必然
第七章 单子论
节 单子与原子
第二节 单子的八大属性
第八章 前定和谐
节 究竟什么是前定和谐
第二节 这是好的世界
第三节 应该如何认识前定和谐
第九章 灵肉与善恶
节 灵与肉
第二节 身与心
第三节 何为恶?
第四节 为什么这世界应该有恶?
第十章 语言与逻辑
节 语言:人类古老的纪念碑
第二节 数理逻辑的先驱
第十一章 论天赋观念
节 为什么有天赋观念?
第二节 天赋观念的两个重要特点
第十二章 空间和时间
节 对空间的理解
第二节 对时间的解释
第十三章 对中华文明的崇敬与赞美
节 对中华文化的整体性认识
第二节 汉语
第三节 理学与二进制
第四节 莱布尼茨之继承者沃尔夫与中国
伏尔泰
第十四章 伟大的启蒙者伏尔泰
节 伏尔泰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伏尔泰的人生
第十五章 伏尔泰对上帝的理解
节 如何理解上帝?
第二节 为什么要有上帝?
第三节 对宗教迷信与狂热的批判
第十六章 论知识
节 知识源于经验
第二节 反对天赋观念
第十七章 自由、平等与气候决定论
节 平等与自由
第二节 气候决定论
第十八章 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赞美
节 对中国历史的理解
第二节 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第三节 中华文化的局限性
跋
|
內容試閱:
|
西方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思想繁荣、哲学昌盛的世界,古希腊以降,杰出的哲学家可谓群星璀璨。
这些哲学家的思想也各有所长,既有共同之点,也各具特色。而正是那些共同之点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对这些哲学家们进行相应的分类,如分成经验主义的或者理性主义的、有神论的或者无神论的,如此等等,甚至于可以进行更加的细分,如对“存在”这个词的不同理解就可以构成一部贯通整个西方哲学史的著作。
简言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理解西方哲学史,从而进行具有特色的归纳并且写出相应的独具特色的作品来。
本书正是从一个独特视角去看西方哲学史。
这个独特的视角是与中国相关的。
中华文明是古老的文明,向来被认为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之一,并且是从遥远的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明。但由于地理相距遥远,我们在思想上对西方文明的影响稀微,西方的哲学家们也甚少提及中华文明。据我的了解,早提及中国的西方哲学大家是诞生于1561年,中世纪晚期的培根,他在其著作之中有几次提到了中国。例如他在《新工具》中说,中国人不了解音乐学中关于谐音学的知识,中国的文字中也没有字母,意指中国的文字是原始而简陋的。
特别是在《新大西岛》中,他对中国的批评可以说是毫不客气。他说中国一直有一种古老的法律,就是不准外邦人人境,他认为这是一种“很坏的法律”,因为它“使中国人民成为古怪、愚昧、怯懦和蠢笨的民族”。
他还说,中国虽然限制外国人进入,但中国人自己却可以随意航行到各处, “这就说明他们限制外邦人人境的法律是一种怯懦和恐惧的表现”。
他甚至还说,在大西岛上也像中国人埋藏陶器一样在许多洞穴里埋藏各种各样的陶器,不过大西岛上的种类“比中国的陶器更多,形式更美”。
我们知道,中国的瓷器(我认为培根在这里实际上指的不是陶器而是瓷器)之精美举世无双,培根由于对中国怀有偏见,即使在编造出来的小说式的《新大西岛》中也要说中国不行,就连中国人擅长的瓷器都不行。
从这些就可以看出来,当时西人对于中华文化是相当缺少了解的,正因为缺少了解而对之抱着一种负面的甚至轻蔑的看法。抱持这种看法的西方哲学大家并不止培根一个,生于1770年的黑格尔同样如此。例如他认为中国人是没有自己的历法的,而对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与基础的孔夫子的思想,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是这样说的:
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我们根据他的原著可以断言: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显然,黑格尔对中华文化是持着批判甚至蔑视的态度的。西方人对中华文明的这种蔑视与不了解从十六世纪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此后当然更是如此。因为黑格尔之后,中国更加落后于西方了,到十九世纪甚至沦为了西方人的半殖民地。
然而,并非所有的西方哲学家对中国都抱持着这样的态度,纵观整个西方哲学史,可以说有三个“中国之友”,他们有一个共同之点,就是对古老的中华文明怀着相当大的好奇心,也进行了相应的论述,并且整体而言都抱持着正面的态度,这三个人就是马勒伯朗士、莱布尼茨与伏尔泰。
这三人可以说各有特点。
马勒伯朗士对中华文明的整体并不理解,他只是基于朋友的请求,经朋友转述朱子理学之后,认为其与传统的基督教思想并不相符,甚至整体来说是属于无神论的,因此要加以批判。目的也是要中国人接受这种批判,好转而跟从基督教的来华传教士们信仰基督教的上帝。虽然如此,马勒伯朗士对于理学的分析却是所有西方大家中对中国哲学为深刻而系统的比较性分析,是中西比较哲学的典范,直至今天都是好的样本之一。原因无他,因为马勒伯朗士是对中国哲学尤其是朱子理学作出过深入了解的西方哲学大家,虽然有不妥之处,但整体而言却是正确的,指明了中国传统哲学是无神的,是以道德而不是以神为基础的。
莱布尼茨和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却不是如此。首先他们针对的并非如马勒伯朗士一样只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理学,而是整体的中华文化,并且对这种文化有着崇高的敬意,例如莱布尼茨在《人类理智新论》中甚至称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
讲到伏尔泰对中国的了解,直观的就是他一个有名的剧作《中国孤儿》了,1755 年上演,直到现在还算得上是名剧。它的副标题是“五幕孔子伦理学”,所宣扬的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其情节是以我国元朝剧作家纪君祥作的元剧《赵氏孤儿大报仇》为蓝本写就的,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将军屠岸贾残杀了本来权倾赵国的赵盾一家,只有其子赵武漏网,屠岸贾想要斩草除根,于是全力搜捕,但其门客程婴与公孙杵臼牺牲自己、历尽艰难,后设计救出了赵家遗孤,由程婴抚养成人,后终于报仇雪恨。
这个故事在中国看上去有些老土,但在西方人眼里就不一样了,它其中展现的为了他人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忠诚与侠肝义胆都是西方人所缺少的,对他们自然有相当的冲击力。这个剧本也说明了伏尔泰是肯定中国文明的,当然,他不止是肯定而已,而是大加赞美,并且猛烈地批判了一切否定中国文明之伟大与悠久的谬见。伏尔泰对中国的项肯定是认同中国历史的悠久,反驳怀疑论调。
伏尔泰对中国文明的悠久历史是坚信不疑的,在《风俗论》中,他简洁有力地说:“不容置疑,中华帝国是在4000 多年前建立的。”这里的四千多年与中国人一向自谓的五千年也差不多了,比中国考古学上面从甲骨文开始算起的三千多年要早了千年之久。这是伏尔泰对中国文明悠久历史的基本看法。
但是,即使在伏尔泰所处的那个时代,就已经有很多的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历史没有那么久,他们提出来的主要的根据当然是没有考古学的发现,没有实物的证据证明中国文明有四千多年或者五千年那么久,甚至说中国文明是源自埃及或者腓尼基之类,伏尔泰对此可以说极为反感,在《哲学辞典》的《论中国》条目里,他对这种观点进行了讽刺性的批判:
在西方的一个省份,过去叫做克尔特的那里,人们的奇谈怪论竟然发展到说中国人仅仅是埃及的殖民地人,或者说是腓尼基的殖民地人。人们竟还认为,就像证实许多事物一样,证实了一位埃及国王被希腊人称做米那的就是中国国王大禹,亚托埃斯就是中国国王启,不过是更换了几个字母罢了。而且人们更进一步竟然这样推论:
埃及人有时候在夜间点燃火炬,中国人也点灯笼,所以中国显然是埃及的一块殖民地。耶稣会教士帕尔南曾在中国生活过二十五载,又精通中国语言和学术,他既不失礼而又蔑视地驳斥了这一切想象之谈。所有到过中国的传教士和中国人,凡是听到有人对他们说西方人们改变了中国这个帝国,尽都付之一笑。帕尔南神甫回答得还较认真一点。他说,你们说的那些埃及人到中国去势必要路经印度。当时的印度是否有人?要是有的话,又怎么能让一支外国军队过境呢?要是印度当时还没有人的话,埃及人岂不就会留在印度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