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NT$
194.0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NT$
704.0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NT$
510.0
《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售價:NT$
403.0
《
可控性混乱
》
售價:NT$
301.0
《
篡魏:司马懿和他的夺权同盟
》
售價:NT$
296.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三卷)
》
售價:NT$
806.0
《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2020年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
★继《地下铁道》后,作品再登“普利策小说奖”王座
★欺凌、虐待、性侵、死亡……一部震撼全美的人性救赎之作。奥巴马夏季书单推荐阅读,横扫欧美各大图书奖项
★2019年亚马逊年度好书、2019年Goodreads读者选择奖
★201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入围、2020年奥威尔政治小说奖
★2020年都柏林文学奖入围、2021年林肯青少年图书选择奖
★2021年美国大学暑期书单推荐、《出版人周刊》年度十佳好书
★《时代周刊》十年十佳小说、《金融时报》年度小说
★我们要逃离多少过往,才能让灵魂找到归宿?
★我希望每个人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用信念唤醒内心沉睡的力量,以抵抗人世间的种种苦难。——科尔森·怀特黑德
|
內容簡介: |
出生在美国南方的黑男孩埃尔伍德,自幼被父母遗弃,与外婆相依为命。
他因肤色卷入一起盗窃案,被判入尼克尔教养院接受改造。
欺凌、虐待、性侵、死亡,这就是尼克尔,一个披着教养院外衣的人间地狱。
传闻有四种方式可以离开尼克尔:刑满释放、法院介入、逃跑、死亡。
但很少有人活着离开。
又一次午夜梦魇的折磨,埃尔伍德决定尝试第五种方式……
|
關於作者: |
科尔森·怀特黑德
美国作家,自1999年发表处女作起便获奖无数,备受赞誉。
2016年凭借《地下铁道》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被媒体誉为“美国在世作家中出类拔萃的一个”,并于翌年斩获普利策小说奖。
2019年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获得了美国出版界的赞誉:“美国的叙事大师。”
2020年凭借《黑男孩》二度斩获普利策小说奖,横扫美国各大年度图书榜单,受到奥巴马、伊丽莎白·吉尔伯特、乔治·桑德斯等人的追捧,在全美掀起阅读热潮。
|
目錄:
|
序 章
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尾 声
致 谢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男孩们即便死了,依旧是麻烦。
在尼克尔校园北侧,旧仓房和学校垃圾场之间的一亩稀稀拉拉的杂草地里,有一块隐秘的墓地。学校兴办乳品业,向当地消费者出售牛奶时—佛罗里达州为减轻纳税人扶养这些男孩的负担所采取的诸多方案之一—这里还是一片牧场。办公园区里的开发商们打算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午餐广场,广场上会有四处水景设施和一个用于临时演出活动的水泥舞台。对于等待环境勘测报告核准的房地产公司来说,发现尸体是一件费钱又复杂的事儿,对刚刚结束一项虐待案件调查的州检察官来说,同样如此。现在,他们不得不开启一轮新的调查,来核实死者的身份和死亡方式,但是,关于这鬼地方什么时候会被铲平、清理,干干净净地从历史中抹去,依旧没有准确消息,虽然大家早就认为该这么做了。
所有男孩都知道那块腐臭的地方。在个男孩被塞进装土豆的袋子里扔到这儿数十年之后,南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个学生才将情况公之于众。人们问起乔迪是怎么发现这块墓地的,她说:“这里的土壤看起来不对劲。”这里土层凹陷,杂草丛生。几个月来,乔迪和大学里其他考古专业的学生一直在挖掘这所学校的官方墓地。遗体得到妥善安置之前,州政府无法处置这块地方,考古专业的学生也需要修田野实践的学分。他们用木桩和铁丝将这块区域划分为不同的搜寻网格,并用手铲和重型设备进行挖掘。土壤过筛之后,散乱地留在托盘上的是些难以言喻的东西—尸骨、皮带扣、饮料瓶。
尼克尔男孩把官方墓地叫作“靴丘”,这个名字是他们从周六的日场电影里学来的,那时他们还没有被送到这所教养院来,尚有这样的消遣时光。数代之后,这个名字仍然留在南佛罗里达学生的记忆中,即便他们这辈子都没有看过一部西部片。“靴丘”就坐落在校园北侧的大斜坡上。明亮的午后,阳光照在这块墓园的标志物—“X”形白色水泥架上。三分之二的水泥架上刻着名字,剩余的则一片空白。确认死者的身份没那么容易,但是年轻的考古学家们相互之间展开的竞赛,还是使调查取得了不断的进展。学校的档案不全且杂乱,但范围还是缩小到1954年一个叫威利的人身上。烧焦的残骸是在1921年那场寝室火灾中丧生的人留下的。死者的DNA与其在世家属的匹配上了——那些大学生尚能找到的成员——将已过世之人与生者的世界,那个他们消失后,依然如旧的世界,重新连接起来。在四十三具尸体中,还有七具无名可查。
考古专业的学生们将白色的水泥十字架堆在发掘现场旁边的土堆上。一天早上,他们回来工作的时候,却发现有人把这些十字架砸得粉碎。
“靴丘”将男孩们一个接一个地“释放”。乔迪在冲洗从一个壕沟里挖出的人工制品时,无意中发现了块残骸,她感到无比兴奋。但卡梅恩教授告诉她,她手中的这节细长的骨头看起来很像浣熊或者其他小动物的。那块隐秘的墓地给考古工作带来了转机。乔迪是在发掘现场寻找手机信号时发现这块墓地的。基于“靴丘”的种种反常现象—遗骸多处骨折、带坑洞的头骨、被铅弹打得千疮百孔的肋骨,教授证实了她的预感。如果官方墓地里发现的残骸尚且可疑,那些被弃于无名荒地的人又曾遭遇了什么?两天之后,在寻尸犬和雷达成像仪的帮助下,情况得到了确认。没有白色十字架,没有姓名,只有等待被人找到的尸骨。
“他们竟然把这里称作学校。”卡梅恩教授说。一亩地,一片尘土,可以掩埋太多东西。
其中一个男孩或他们的某个亲戚向媒体泄露了消息。在所有采访结束后,考古专业的学生们当即就与其中几个男孩建立了联系。这些男孩让学生们想起了老街区里那些脾气火暴的叔叔和冷漠疏远的邻居,一旦你了解这些人之后,他们可能会变得温和宽厚,但心中永不退缩的坚毅从未丢失。学生们把发现的第二块埋葬地点告诉了那些男孩,也将这一消息告诉了被挖出的孩子的家属,随后,塔拉哈西的一家电视台派出了一名记者。之前,很多男孩都曾谈起过隐秘的墓地,但就像在尼克尔发生过的一样,直到有别人说起,人们才真正相信。
这起事件经全国性的报纸披露后,人们才次真正注意到这所教养院。尼克尔已经关门三年了,里面一片荒芜,一些不良少年蓄意破坏的痕迹更是随处可见。即使是无害的地方—食堂或者足球场—也透着凶险,根本无须摄影技术的渲染。镜头让人感到不安。各个角落匍匐着颤动的阴影,每一处污渍或痕迹看着都像干掉的血迹。摄影机捕捉到的每一帧画面仿佛都暴露出这里黑暗的本质,可见的尼克尔映入眼帘之后,不可见的尼克尔便浮现出来。
如果发生在无害地区的一切尚且如此,那么鬼气森森的区域会是什么样呢?
尼克尔男孩比“十美分一支舞”还要便宜,有钱的话可以多找几个来—人们总说类似的话。近几年,先前在这里待过的学生组织了一些互助小组,他们通过互联网得以重聚,并约好在餐馆和麦当劳见面。他们开一小时的车,围聚在某人的餐桌前。他们在自己的大脑想象中进行考古工作,从时光深处挖掘,让那些岁月留下的碎片和旧物重新浮现在人们眼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他曾说:“我晚点来看你。”通向校舍地下室的台阶摇摇晃晃的。鲜血在网球鞋里的脚趾间流淌。将这些记忆碎片拼接在一起,便是共同面对黑暗的证明:如果这对你来说是真的,那对别人来说也是一样,你不再孤单。
奥马哈的大个子约翰·哈迪是一名退休的地毯销售员,他听说了近的新闻,为尼克尔男孩建了一个网站。他将发起新一轮调查的请愿活动进展,以及州政府致歉声明的进展通知大家。闪烁的电子仪记录着为筹建纪念碑募集的款项。给大个子约翰·哈迪发送电子邮件,说出你在尼克尔的故事,他就会附上你的照片把故事贴出来。分享链接给你的家人也是一种陈述方式—这就是造成今日之我的地方。这是一份说明,也是一个道歉。
周年聚会至今已举办了五届,虽奇怪,但又必要。男孩们现在成了老人,有了妻子或者前妻,有了说过或者没说过话的孩子,还有偶尔见过但面露警惕或者从未被允许见过的孙儿。离开尼克尔后,他们有的想尽办法勉强度日,有的再也没能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后一批抽着你从未见过其牌子的香烟之人,在自助戒烟失败后,一直处在消失的边缘。他们要么死在了监狱里,要么尸体正在周租房中腐烂,要么喝了松节油后冻死在了森林里。人们聚集在埃莉诺花园酒店的会议室里闲聊,之后就坐上大巴去尼克尔教养院,踏上一段肃穆的旅程。在有些年月里,你会觉得自己很坚强,明知道这条水泥道通向凶险之地,却依旧会走上去,但有些年月里你就不会这样做。避开某栋楼,抑或直面它,这取决于那天早上你的心理准备。每次重聚后,大个子约翰都会将相关情况公布在网上,方便那些没来的人知晓。
纽约有一个叫埃尔伍德·柯蒂斯的尼克尔男孩。他时不时会上网搜索这所教养院的消息,想看看事件的进展,但是出于种种原因,他从不参加聚会,也不会在名单上添加自己的名字。有什么意义?都是成年人了。难道你还等着双方流泪,互递纸巾吗?有一个男孩贴出了一则往事:他曾把车停在斯宾塞的家门口,盯着窗户上屋内人的剪影看了好几个小时,直到说服自己放弃了复仇计划。他原本打算用自己的皮带抽打这个主管。埃尔伍德不知道他为什么放弃。应该继续做下去,坚持到底。
当他们发现那块隐秘的墓地时,他知道自己该回去了。电视节目里记者肩上的雪松枝条让他记起了皮肤的灼烧感,以及蝇钩发出的刺耳声音。一切从未真正过去。永远不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