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NT$
254.0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售價:NT$
418.0
《
祛魅:对世界祛魅是一个人变强的开始
》
售價:NT$
286.0
《
家族财富传承
》
售價:NT$
704.0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NT$
254.0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NT$
505.0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NT$
398.0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1. “国际格林奖”获得者、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教授与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徐德荣教授精心主编的一套理论文集。
2. 呈现国际一流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成果,为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优质学术资源。
3. 精装图书,用纸考究,印刷精美,能带给读者绝佳的阅读体验。
|
內容簡介: |
这套作品是由“国际格林奖”获得者、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教授与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徐德荣教授精心遴选、主编的一套集中反映当代外国儿童文学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文集。该译丛的作者为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国际儿童协会等国际一流大学和机构的学者,具有极为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极强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该作品全面反映了当代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呈现出研究者各具特色的研究个性和风格,旨在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理论研究领域提供可吸收和借鉴的优质学术资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阅读小说会对读者产生怎样的影响?读者如何将虚构的叙事转化为现实的生活?读者为什么会关心虚构人物?小说如何增强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在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的支撑下,这本书开创性地探讨了青少年读者对小说的认知,以及阅读中的情感互动等问题。该书探讨了小说如何激发青少年的感知、注意、想象,以及其他认知活动,为读者打开了一种全新的理解儿童文学的方式。
|
關於作者: |
玛丽亚·尼古拉耶娃,剑桥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教授,著名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者。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比较文学系从事教学和研究,
对叙事理论和女性主义有独到见解。主要著作有《儿童文学的美学研究》《图画书的力量》《从神话到线性:儿童文学中的时间》《儿童文学
理论导论》等,曾荣获2005年第十届国际格林奖。
|
目錄:
|
绪论: 什么是认知批评?它对儿童文学研究
有何意义?
第一章 | 世界的知识
一、事实与虚构 .
二、现实主义、真实性和表现
三、社会知识和意图性
四、可能世界
五、认知策略
第二章 | 三个可能世界
一、一个不可能的世界
二、一个可能的世界
三、一个不太可能的世界
第三章 | 他人的知识
一、我们为什么关注文学人物?
二、情感来自哪里?
三、移情与认同
四、表现与元表现
五、高阶“读心术”
六、多媒介叙事中的情感和移情
第四章 | 创意读心术
一、情感图说:多媒介文本中的情感
1. 本真故事层的情感和故事外
叙述层的情感 .
2. 阅读非人的脸
3. 更高的认知情感
4. 情感与权力等级
二、为以行动为中心的文本辩护
1. 多重主人公和读心术
2. 情感、移情和体现
第五章 | 自我的知识
一、自我反思的意识
二、回顾
三、记忆与叙述
四、此时此地
第六章 | 现在的记忆
一、被删除的记忆
二、被放大的记忆
三、被扭曲的记忆
第七章 | 道德知识
一、儿童文学在道德上能中立吗?
二、道德和体裁
三、打破规则
四、谁的道德?
五、虚构人物能有自由意志吗?
六、快乐结局的道德
七、再论意图性
第八章 | 言说的伦理和反应的伦理
一、内疚和感到内疚
1. 欲望和责任
2. 无罪的骗子
二、“脱节的时间”
三、先有食物,后有道德
跋: 如何阅读童书以及为什么阅读
附录 1: 本书中讨论过的作品
附录 2: 本书中提到的其他作品
|
內容試閱:
|
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小说提供了一条通往知识的路径。这条获
取知识的路径不同于任何其他路径,可以说它更畅达(1986:25)。
伯纳德·哈里森(Bernard Harrison)强烈质疑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理论(1991),因为它们否认小说具有任何知识价值。他声称,小说
是一种有价值的知识资源。凯瑟琳·威尔逊(Catherine Wilson)提议,
“保卫文学艺术可以说是一种知识资源的观点”(2004:324)。
正如绪论中所言,传达知识并不是小说的主要目的。许多文
学研究者可能发现这个问题无关紧要,然而文学哲学并不明确提
出这个问题,比如像《我们能够从小说中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学》
(Green,2008)这样的章节标题显示的,又比如包含此类观点的问
题,“文学如何实现传达文学之外的现实的知识的功能?……为什么
我们会带着精致化理解世界的期待诉诸文学”(Gibson 等,2007:1)
“那些促进独特学习机会的小说,是否含有什么不可或缺的东西?”
(Lamarque,2007:14)“艺术是否能向它的受众传递具有知识价值的
东西?”(Carroll,2007:24)。尽管在文学哲学内部,这个问题属于
本体论(ontological),也就是说,它处理的是现实和对现实的表现
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而在认知研究内部,这个问题更倾向于认识论
(epistemological):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所知的?我们如何处理从小说
中接受到的信息?
认知批评探究小说各个方面的知识价值,包括事实知识、社会和
人际知识,以及元批评知识(例见 Gibson 等人所著的各章,2007)。
由此,对这一论争做出了贡献。
在后续的章节中,我将论述人际知识和道德知识的问题。比如:
“我们为什么关注文学人物?”(Vermeule,2010)。再比如:“关于
情感,文学教给了我们什么?”(Hogan,2011)这些问题指向我们对小说,特别是小说人物的情感投入。比如,维梅勒提出了关于小说
身份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2010:12)。不过,在这一章,出于讨
论的目的,我将刻意从狭义的角度探讨认知,把它看作一种从虚构文
本中接收到的信息(无论是事实信息还是中介信息)中提炼、挑拣和
理解知识的能力。
儿童虚构文本不可避免的教育维度,似乎使知识价值的问题更加
明晰了。毕竟,儿童应该学习,而且,如果他们能够从书籍和其他虚
构文本(电影、游戏、应用程序)中有所学,教育者们可能需要知道
他们是如何学的。不过,我要论证的是:虽然任何虚构文本都会给它
的读者提供真实世界的知识,但儿童虚构文本通常不会以刻意为之的
夸张方式这么做。“真实世界”(actual world)本身是一个有问题的概念,
但在这一章,在最直白的意义上,它指的是可知世界,一个通过经验
可以进入的世界。正如我在绪论中指出的,从虚构文本中学习的前提
是掌握文学符码,这是与文本建立虚构契约的重要因素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