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学问·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
》
售價:NT$
490.0
《
再造乡土:1945年后法国农村社会的衰落与重生
》
售價:NT$
436.0
《
博弈与平衡:奥格斯堡城市宗教改革研究(1518-1537)
》
售價:NT$
551.0
《
古代中国与南亚文明论丛
》
售價:NT$
281.0
《
Hygge Home(为什么我只想待在家)
》
售價:NT$
449.0
《
AI时代:弯道超车新思维
》
售價:NT$
356.0
《
香事渊略
》
售價:NT$
505.0
《
门阀士族:琅邪王氏文化传家
》
售價:NT$
403.0
|
編輯推薦: |
本文库名为“学衡尔雅文库”。“学衡”二字,借自1922年所创《学衡》杂志英译名“Critical Review”(批评性评论);“尔雅”二字,取其近乎雅言之意。
本文库旨在梳理影响现代历史进程的重要词语和概念,呈现由词语和概念所构建的现代,探究过往,前瞻未来,为深化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一块基石。
“学衡尔雅文库”丛书既呈现出统一而宏阔的理论关怀,也尊重术业专精、不设定法,通过作者个性化地对每一个关键概念进行深度的知识考古,交织成对东亚现代性的总体生成过程与内在张力的有机理解。
《功利主义》向读者展示了“功利主义”一词从英国到日本再传入中国的一场全球理论旅行。
|
內容簡介: |
本书对“功利主义”概念进入中国的传播过程进行了历史溯源,呈现了Utilitarianism起源于英国到被引入中国的一场全球理论旅行,从而进一步确认了“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一词从被边沁创建到传入中国的具体线路:18世纪边沁提出Utilitarianism思想—19世纪穆勒对此进行修正—明治期间“功利主义”传入日本—20世纪初由梁启超等人引入中国。在研究过程中,着重探究社会历史语境与“功利主义”概念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功利主义观念流变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翔实地辨析了功利主义概念与社会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
|
關於作者: |
李青,安徽芜湖人。哲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边沁文集》执行编委。专注于“功利主义”相关学术研究。
|
目錄:
|
引言
第一章 功利主义在英国的提出
第一节 功利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边沁的思想关怀
第三节 功利主义主要内容
第四节 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形成
第五节 功利主义指导下的英国社会改革
第六节 穆勒对功利主义的修正
第二章 功利主义途经的“中介”站——明治时期的日本社会
第一节 功利主义进入日本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从 Utilitarianism到“功利主义”
一、英和字 (辞)典的相关收录情况
二、译作和著作的相关译词与表达
第三节 明治早期:积极接受功利主义的日本社会
一、西周对功利主义思想的宣扬
二、福泽谕吉的新 “富足 ”金钱观
第四节 明治中期:政治转向中被批判的功利主义
第五节 井上哲次郎对功利主义的“污名化”
第六节 功利主义在日本的中介情况总结
第三章 功利主义的中国之旅
第一节 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
第二节 梁启超与功利主义
一、近代中国功利主义传播第一人——梁启超
二、日本社会思想环境对梁启超的影响
三、.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
第三节 Utilitarianism的译词与概念传播
一、Utilitarianism在中国的译词
二、“功利主义 ”译词的厘定
三、“功利主义 ”一词在中国的理解和接受
第四节 功利主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互动
一、早期教科书中的 “功利主义 ”
二、学术界对 “功利主义 ”的看法
三、功利主义在实践层面的影响
第四章 近代中国传统价值观与功利主义
第一节 停留在传统话语中的“功利”
第二节 近代历史上的“义利之辩”
第三节 传统“义利之辩”与功利主义之比较
一、二者的前提和基础
二、二者所涉及的内容范围
三、二者的功能和作用
四、关于二者异同的总结
第五章 从 Utilitarianism到“功利主义”的全球理论旅行
第一节 Utilitarianism理论旅行的三个组成部分
一、理论旅行的起点
二、理论旅行的过程
三、理论旅行的到达
第二节 理论旅行中不同社会的反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功利主义”这个词并非源于中国,而是标准的舶来品,对应的英文词为 Utilitarianism。 Utilitarianism是在17、18世纪给整个英国社会的转型发展带来深刻变化的概念,至今仍然对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发挥着影响。这样一个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大作用的思想,最早是怎样被提出的?当初的意涵是什么?它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具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其后又是如何从国外传播到中国的?它的具体传播路径是什么?传播过程中其含义又是如何变化的?为何采用“功利主义”作为中文译词?
在当前中国社会生活中,似乎每个人都能在各方面感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诸多事物都和功利主义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就连自1978年开始的这场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改革开放也和功利主义有着难以切割的关系。有学者指出,“中国最近20多年来关于改革开放的哲学、伦理、经济、政治和法律理论之发生与演变,实际上不过是在中国的语境下重复或重述功利主义的话语。 ”①
功利主义于清末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进入中国,至今已一百多年,在此期间介绍及研究功利主义的文章、书籍不计其数,对功利主义概念的理解和接受似乎不应有问题。但目前大多数中文语境下的功利主义却往往与“利己主义”挂钩,将其解释为急功近利、只讲利益不讲道义的利己主义行为方式。功利主义甚至被认为是一种不道德的价值观,被理解为鼓励人们只关注自身目的而不顾他人和共同体利益。按照汉语的习惯用法,当我们说一个人“功利”的时候,几乎是完全贬义的,甚至有时就用于直接否定这个人的道德人格。如果从传统文化的渊源来看,中国历史上的“义利之辩”应该对中国民众理解功利主义有较大的影响。那传统的“义利之辩”与功利主义之间是什么关系?功利主义作为西方的现代概念在引进中国并被理解接受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对其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由此可见,弄清楚功利主义思想的来龙去脉,掌握功利主义概念的准确内涵,无论对学术研究还是理解日常生活都非常有必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