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回顾60年来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国体育指导思想的形成发展进程,会深化我们对体育事业与国家、民族命运相紧密联系的认识,给今天已经取得的辉煌业绩和曾经遭遇的困难、挫折和失误以更加理性的思考。在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思想的前提下,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必须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引领体育事业主动融入并创造性地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战略目标。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增强人民体质”,洗耻“东亚病夫”1949-1956年
一.“体育为人民服务”核心指导思想的形成
一 建设人民的新体育
二 “体育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
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体育工作任务与方针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体育指导思想
一 学校体育培养“祖国保卫者.建设者”
二“积极领导,逐步发展”职工体育
三“服从生产.坚持业余.自愿原则”开展农村体育
四“体育先行”拓展国际空间
第二章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曲折前进1957-1966年
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二.“三育两有”的教育方针
一 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三 颁布教学大纲,保证教学质量
四 开展课外活动和业余训练
三、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全面“跃进”中的体育指导思想
一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对体育事业的影响
二 体育“大跃进”思想的错误和严重损失
四、体育事业收缩、调整中的指导思想
一 体育界对“八字方针”的认识与理解
二 体育发展规模的收缩和重点的调整
三 “迅速提高运动水平,扩大政治影响”
四 新中国第二个体育高潮的形成
五 群众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小型多样”
六 “加强战备”强化国防体育
第三章 极左肆虐,浩劫中体育遭扭曲1966-1976年
一、“文革”时期极左思想的肆虐
一 对体育领域“修正主义思想”的批判
二 “五·一二”命令
二、学校以“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为主课”矗
一 对极左思想的有限度抵制
二 “读书无用”和“学一技之长”的意潮
三 贯彻“三好”和进行“教育革命”
四 “教育革命”、“开门办学”
三、群众体育“突出政治”和“占领业余文化阵地”
一 “体育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二 抓“路线斗争”“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三 “占领农村业余文化阵地”
四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五 “为无产阶级斗争服务”
六 从“儿童抓起”
七 “体育革命”与“竞赛改革”
第四章 体制改革,“侧重抓提高”(1977-1992)
第五章 深化改革,走向市场,以法治体(1992-2000)
第六章 以人为本,与奥运同行,“增强全民族体质”(2001-2010)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