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社会情感学习经典入门
》
售價:NT$
357.0

《
盆底觉醒
》
售價:NT$
403.0

《
作业治疗经典模式及实践应用
》
售價:NT$
500.0

《
信用债投资笔记:交易策略+基本面分析
》
售價:NT$
449.0

《
神秘欢娱:人与香烟500年
》
售價:NT$
505.0

《
口腔修复学精要(原书第2版) 国际经典口腔医学译著
》
售價:NT$
857.0

《
宠物驯养技术
》
售價:NT$
254.0

《
混一戎华: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 刘润年度分享· 直击老龄化、AI、出海等六大领域的难题· 在挑战中发现机遇,在逆境中实现突破
|
內容簡介: |
创新,变得越来越难;增长,变得越来越难;行业发展,变得越来越难。面对前所未遇的商业难题,每个人的心头都盘旋着无数的“怎么办”。著名商业顾问刘润将在本书中详尽分享他过去一年实地调研国内外成功企业所得出的解题思路,与你一同破解六大难题:●客户难题:如何精准触达客户、建立信任?●价格难题:如何在价格战中保持竞争力?●内卷难题:如何在内卷的市场中找到新的生态位?●变老难题:如何在老龄化社会中发现新的机会?●智能难题:如何拥抱人工智能?●出海难题:如何在全球化时代实现本地化突破?无论你是企业家、创业者,还是渴望成长的职场人士,本书都是你不可或缺的商业进化指南。
|
關於作者: |
刘润
润米咨询创始人,“5分钟商学院”主理人,微信公众号“刘润”主理人,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前战略合作总监。
企业战略咨询顾问,曾为腾讯、百度、海尔、恒基、中远国际、五源资本、康宝莱等知名企业提供战略咨询服务。
著有畅销书《底层逻辑》《底层逻辑2》《5分钟商学院》《关键跃升》《胜算》《给孩子的商业启蒙》《商业洞察力》《商业简史》《新零售》《趋势红利》《互联网+:小米案例版》《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人生,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旅行》《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以及“进化的力量”丛书。
|
目錄:
|
序言 总会花开
第1章 有难题,就有解题思路1
比抓住趋势更重要的,是解决当下的难题2
难题不是只考你一人,麻烦也不是只冲你而来7
步履不停,便是得救之法11
第2章 客户难题19
先问问自己:谁是你的客户20
你最重要的客户,可能还不在你的视野里25
善用平台,触达更多客户29
用好公域的红利,建好私域的壁垒35
多做一步,超越期待39
第3章 价格难题41
价格战时代已经开启42
用简约的乐趣给年轻人充电44
降低成本的核心是减少浪费54
不卷功能价值,卷情绪价值60
用心做好用户体验,信任才是长久的承诺66
第4章 内卷难题79
内卷,是因为我们在同一个维度上竞争80
用独特摆脱内卷,独自花开84
细分场景里,藏着黄金87
创造工具,做“卖铲子的人”90
精进自我,冲上更高的生态位101
第5章 变老难题107
社会在变老,我们也终将老去108
视人为人,让每个人都有尊严地老去113
死亡也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122
第6章 智能难题133
与其担心被风吹跑,不如想想如何借风起飞134
今天,一定要把AI当回事137
看清未来的机会,探索更多可能140
拥抱AI,做更会用AI的人146
第7章 出海难题161
出海,是增速放缓的解题思路162
出海真正难的地方,是“登陆”165
所谓全球化,就是在每个国家的本地化167
在不同中寻找本地化的机会174
第8章 向内心要力量183
你有多大心力,就能走多远的路184
心力不够,就给自己充充电187
|
內容試閱:
|
序 言
总会花开
难。
最近几年,我听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难”。
很多人都在说“难”:创新,变得越来越难;增长,变得越来越难;行业发展,变得越来越难。在这样的声音里,我们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越来越多的人问我:接下来,该怎么办?我们能为自己做点什么?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建议?
其实,这正是我从2021年开始每年都举办“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的初心。我希望通过每年一次的年度演讲,为企业家、创业者、管理者以及渴望成长和进化的个人带来一些力量。
2024年,我的年度演讲的主题词是“总会花开”。
什么是“总会花开”?为什么是“总会花开”?
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听完这个故事,或许就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金惟纯曾是我国台湾地区第一大报《中国时报》的主笔,被知名作家李敖称为“台湾新闻界第一大才子”,才华横溢,一度叱咤风云。30?岁时,事业如日中天的他选择去美国深造,学习企业管理。这看似是个正确的人生选择,但恰恰是这个选择,把金惟纯送入了泥潭。
金惟纯在美国的生活很不顺利,不仅书没有读完,经济上也陷入了破产的困境。困顿时,他在美国跑了十几个州拜访老朋友,其中包括一位在台湾非常有名的美籍华人作家。他发现,这位名字在台湾如雷贯耳的作家,在美国根本无人知晓。所有老朋友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孤独。金惟纯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金惟纯的美国梦破碎了,他的人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2024年1月,我把金惟纯老师请到了“进化者”访谈,在访谈中他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美国的文化太年轻,只给赢家留了位置。”
但也就在彼时,金惟纯的人生迎来了转机。
《天下杂志》的老板专程飞到美国去,约金惟纯在纽约著名的华尔道夫饭店见面。他恳请金惟纯回中国台湾,金惟纯说可以考虑。金惟纯想离开这个“不给输家留位置的文化系统”,回自己的主场,大干一场。《天下杂志》的老板兴奋得当场就给金惟纯买了机票。
看起来,命运的齿轮马上就要开始转动了,对不对?可是,且慢,齿轮还没等转起来呢,就卡住了。
金惟纯在《天下杂志》的表现没有达到老板的预期,更远不如他自己的设想。那段时间,他非常痛苦。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生活一塌糊涂,工作一塌糊涂,身心一塌糊涂”。他的人生,再次陷入了低谷。
这时,几个朋友来找他,邀请他一起创业,“办一本周刊吧”。在他们看来,周刊更有时效性,更容易使读者养成阅读习惯,在不远的将来,周刊一定会打败月刊。金惟纯觉得他们说得很有道理,决定再试一次。于是,1987年,他和朋友们一起创办了《商业周刊》。
金惟纯是不是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了呢?并没有。
《商业周刊》的初始资金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烧”完了。金惟纯只好不断地“刷脸”,游说投资者,为杂志融资。但是,他一边融钱,杂志一边亏钱。终于有一天,再也没人愿意给他投资了。无奈之下,他只能靠借贷
度日。
在刚创立的前几年,《商业周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其销量也只有预期的1/1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题,你有,我有,金惟纯也有。每年的商业环境,就是世界出的一张卷子。打开卷子,你一定会遇到一些从没见过的难题。只是有些年份,难题特别多。
那怎么办?
有人选择趴在桌子上睡觉,有人选择交白卷离开考场,还有人选择努力寻找解题思路。
金惟纯开始反思自己:过去,我总觉得自己很聪明,觉得自己这么有创意、能干,却和不匹配的员工一起工作,跟他们讲话他们听不懂,听懂又做不到,做到又做不好,所以产生了各种不满。不光对员工不满,我还对合伙人不满,对厂商不满,对社会风气不满……对什么都不满。反正,都是别人的错。但是,仔细想想,这能怪别人吗?杂志是我要办的,合伙人是我找的,员工也是我招的,公司制度是我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拍板的,即使有错,罪魁祸首不也应该是我吗?我一直都在向外找原因,却不肯承认这一切都是因为我自己。
痛定思痛后,金惟纯在公司年会上向所有人郑重道歉:公司亏损,不是你们的错,一切都是我的错。
把自我(ego)放小之后,金惟纯如醍醐灌顶一般,突然看到了藏在它背后的问题根源:为什么我们的《商业周刊》卖不好?因为我们总想教人做商业。但是,我们哪有资格?我们的记者很厉害吗?没有。我们的记者很多吗?也没有。那我还让他们每个人负责那么大一个领域,让他们去挖深度,去抢时效?!他们刚进入一个行业,连东南西北都搞不清楚,怎么能教别人?再去抢时效,那就更容易谬误百出了。而且,就算抢写了当周的商业大新闻,等印发出来,读者看到的时候,它已经是明日黄花了。原来,不是员工的错,不是环境的错,不是读者的错,不是政策的错,而是我的错,我错在逼大家做根本就做不到的事。
把解题思路从“外部甩锅”转为“内部归因”,金惟纯豁然开朗。
他决定不抢时效了,因为周刊的时效性再强也比不过报纸,更比不过广播;也不教别人怎么做商业了,因为记者再厉害也不可能比业内人士更懂商业。就算记者很懂某个行业,并且写得很好,也只能吸引关注这个行业的一部分读者,这样的杂志怎么可能畅销?
那么《商业周刊》怎么才能畅销呢?
秘诀很简单:写人物,写故事。找到每个行业里最有意思的人物,写他们的人生中或者商业生涯中最真实、最特别、最吸引人的故事。人物故事是所有行业的“最大公约数”。
用人物故事而不是商业方法论,去吸引最广泛的读者,这就是金惟纯找到的“杂志销量不好”这道难题的解题思路。
比如,写一个建筑商,不写他在这个行业里是怎么做的,也不写他对这个行业的分析,而是写他一路走来的精彩故事,写他的奋斗精神,写他的宏图大志,写他的狂傲不羁,写他说以后要超过王永庆,成为台湾首富。果然,文章发表后,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有一个在投资银行的朋友甚至找到杂志社,说很想认识这个人,要锁定这个人,万一他日后真的变成台湾首富了呢。
就这样,只用了1年时间,《商业周刊》就扭亏为盈,并且越卖越好,成为台湾发行量最大的商业杂志。
金惟纯解出了自己的那道难题。
讲金惟纯的故事,并不是想告诉你“只要坚持,就会胜利”,而是想告诉你,面对“杂志销量不好”这道难题,金惟纯找到了一个解题思路。
你当然不能照抄这个解题思路,因为你们的情况并不相同,但是,这个解题思路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帮助你解出你的那道难题。
这个世界充满难题,放眼2024年,很多创业者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遇到了太多的“怎么办”:
全网都在说低价,利润薄得像纸一样,怎么办?
客户大幅度缩减预算,虽然沟通得很好,但就是没钱,怎么办?
有的行业在萎缩,而不萎缩的行业在内卷,怎
么办?
都说要拥抱人工智能(AI),却不知道到底该怎么拥抱,怎么办?
人们捂紧了钱袋子,轻易不买东西,怎么办?
…………
每个人的心头都盘旋着无数的“怎么办”。
这些题实在是太难了,怎么也解不出来,于是,有些人采取了很多植物面对困境时采取的生存策略:停止
开花。
在自然界,一些植物进化出一种生存策略:在不利环境下,停止开花,以提高生存机会。比如,干旱时,植物不开花,就能减少水分的消耗;土壤养分不足时,植物不开花,就能把养分用于最基本的生存;极端温度下,植物不开花,就能降低死亡概率。
在不利环境下,不开花不是躺平,而是一种积极的生存策略。
但是,花总要开,难题总要被解开。而在这之前,你得能看到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看到希望的曙光。
我必须诚实地告诉你,前面说的那些“怎么办”,我也没有“标准答案”。世界出的这张卷子,我也没见过。但是,难题不是只考你一人,麻烦也不是只冲你而来,有很多人遇到了和你一样的难题。在这一年里,我一直趴在中国商业的泥土里,并且未来也会这么做,为你仔细寻找这些难题的解题思路。
我用24天的“问道中国”,参访那些正在花开的花圃,研究它们为何鲜花盛开。
我用12天的“黑马实验室”,陪同那些苦苦解题的创业者,一起找到自己的答案。
我用无数期“进化者”访谈,请那些提前交卷的创业者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和往年不一样的是,2024年我们还重新启动了暂停4年的“问道全球”。我去了沙特阿拉伯、阿联酋、日本、美国、墨西哥,去了很多地方,去看那些完全不一样的土壤里开出了什么样的花。
2024年,我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寻找。
在2024年“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上,我把这一年我所收集的解题思路悉数分享给你,和你一起面对难题,陪你一起走出困境。
然后,静待你的花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