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潮起潮落: 当代世界政治中的民粹主义思潮
》
售價:NT$
500.0

《
疗愈经济2
》
售價:NT$
250.0

《
养育是一生的课题
》
售價:NT$
352.0

《
博伊德传:改变战争艺术的战斗机飞行员
》
售價:NT$
449.0

《
苍生渡(共2册)
》
售價:NT$
356.0

《
万千心理·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原著第三版)
》
售價:NT$
643.0

《
消极成瘾:转化消极,开启幸福(打破消极循环,告别自我消耗,重塑积极人生。6次修订,全球热销50余年、200万册的自我疗愈手册!)
》
售價:NT$
347.0

《
盛世长安(实景还原 + 考古成果 + 文献印证,全景式呈现长安从汉到唐的城市细节)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普通教师进阶为名师需要哪些能力?这些能力又需要怎么样的积累沉淀?著名教育学者、数学特级教师任勇结合自身四十余年的教育实践智慧,以自身的“名师之路”为主线,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如何做研究”“如何进行教育实践”“如何写作”五个维度,给广大教师朋友理性、实用的建议。本书旨在指导教师如何在学习、思考、研究、实践和写作等方面进行自我提升,从而成长为具有影响力的名师。
|
關於作者: |
任勇,原厦门市教育局巡视员、副局长,数学特级教师,北师大兼职教授,中国教科院特聘研究员,原厦门一中校长、双十中学副校长。已编写和参与编写《觉者为师》等100余部著作,在《教育研究》《数学通报》《人民教育》等刊物发表各类文章1200余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2017年获评中国“当代教育名家”称号。
|
目錄:
|
序言 做“名”副其实的名师 001
第一章 学
第一节 理念:名师应成为学习型教师 003
第二节 内容:学科深学,教育恒学,文化广学 015
第三节 方法:师学之道 028
第四节 样态:学习共同体的理想境界 043
第五节 案例:“被逼”的阅读也精彩 047
第二章 思
第一节 理念:名师应是一名慧思者 055
第二节 要点:学而我思,学而善思,学而深思 062
第三节 重点:教学反思与教学改进 075
第四节 行动:为思维而教 083
第五节 案例:“子亲游戏”畅想曲 090
第三章 研
第一节 理念:研究让教育更精彩 097
第二节 范围:学科之研,教学之研,教育之研 109
第三节 选题:策略、方法与经验 123
第四节 路径:以研究的力量推动教育发展 133
第五节 案例:“研”途风光 148
第四章 行
第一节 理念:教师是教育理念的践行者 161
第二节 标志:名师是不能没有主张的 166
第三节 境界:愿天下教师皆有魅力 173
第四节 经验:在教育实践中积累智慧 181
第五节 案例:让学生灵性生长的两条路径 190
第五章 著
第一节 理念:“教学”诚可贵,“写作”价亦高 203
第二节 著述:立一家之言 210
第三节 技巧:师者之“写” 226
第四节 追求:学做学者 233
第五节 案例:我的写作经历 241
主要参考文献 250
|
內容試閱:
|
序言 做“名”副其实的名师
名师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读完这本书,大家也许就会有自己的答案。
名师,就是知名度高的教师。他们往往工作出色、教育效果好,为同人所熟知、为学生所欢迎、为社会所认可,有相当的名气和威望。
名师是有层次的。一个“经师”是可以成为名师的,但我希望名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只有先成为“人师”,才有可能成长为“大师”。
名师是有境界的。拥有崇高师德是名师的基本条件,德能并重是稍高的要求;名师还应有教育智慧,进而走向师魂之境界。师德、师能、师智、师魂,乃名师成长的“四重境界”。
名师的成长关键在“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是成为名师的基础和根本;完善自我、战胜自我,是成为名师的关键;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是成为名师的过程中永不能放弃的目标。
名师成长,没有更多的秘密。名师之路,简言之:学、思、研、行、著。未来名师,必须在“学、思、研、行、著”中攀登,在攀登中感悟教育的真谛,在攀登中践行智慧的教育,在攀登中找到理想与现实的突破点,在攀登中逐步成“型”——成为“教育家型”的教师。
以学习充实自我,以思考激活自我,以研究提升自我,以实践智慧自我,以著述成就自我。
近年来,教育界对名师的培养颇有微词。
当“打造名师”呼声四起时,成尚荣先生说:“名师果真能‘打造’吗?答案肯定是不同的。”成尚荣先生还在《名师基质》一书的《对名师、教育家培养的质疑》中指出,名师培养存在“过热”“过急”“过于‘工程化’”的现象。文末直言:“生就,自然生长、生成也;造就,则是刻意打造也。名师、教育家当‘生就’吧!”
储朝晖研究员在《照亮成长:让教育更有智慧》一书的《慎做“名师”,要做“良师”》中指出,真正的良师,有发自内心的一种自我追求、一种自我完善,希望自己所做的事能够对得起学生,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而不是自己想出名、想出人头地、想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权益。
李镇西老师在《自己培养自己》一书的《名师是“打造”出来的吗?》中强调:“我之所以反对‘打造’,就是因为这两个字意味着迫不及待的速成和急功近利的浮躁……既然如此,那么作为年轻教师,就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打造’,而应该有‘自己培养自己’的信念、行动和毅力。”
正在走向未来的名师,听听多方的见解,是非常有益处的。至少我们知道,“千锤百炼出名师”,名师之路“有坦途但无捷径”;名师是养成的,不是速成的;不问能否成为名师,而要争取一辈子学做良师,就是“向着名师那方”奔去。
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我们永远在路上。
2024年2月2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