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从清代改革家到二十世纪出版家
》
售價:NT$
398.0

《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售價:NT$
398.0

《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售價:NT$
403.0

《
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增订本)宋代将门百年兴衰史
》
售價:NT$
454.0

《
金钱的力量:财富流动、债务、与经济繁荣
》
售價:NT$
454.0

《
超越想象的ChatGPT教育:人工智能将如何彻底改变教育 (土耳其)卡罗琳·费尔·库班 穆罕默德·萨欣
》
售價:NT$
352.0

《
应对百年变局Ⅲ: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新发展格局
》
售價:NT$
398.0

《
咖啡烘焙师:CCR数据化咖啡烘焙实战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1. 用科学解读每一口美味,揭秘食品标签背后的真相,教你避开隐形风险。从农田到餐桌,从选购到烹饪,一本让全家吃得安心、选得明白的饮食安全指南!
2. 随书附赠食品安全拉页、购物视频指导!
|
內容簡介: |
守护舌尖安全,从翻开这本书开始! 有机食品就是更好的吗?拒绝一切食品添加剂?矿泉水瓶可以反复使用吗?我们身边的转基因食品变多了吗? 催熟的水果会导致性早熟?隔夜菜致癌,不能吃?…… 《餐桌上的食品安全》聚焦食品热点问题,从食品污染、食品包装、食品添加剂、转基因食品等方面解读食品安全,以及介绍了如何科学选购食品,包括米面油、蔬菜、坚果、牛奶、调味品,等等,最后解释了百姓误入的食品安全误区。 为便于读者应用,《餐桌上的食品安全》还提供了食品安全思维导图拉页和由作者参与录制的食材选购指导视频。 《餐桌上的食品安全》属于\健康中国”之营养科普丛书系列。该系列主要面向大众,传播与大众相关的营养知识,为大众饮食健康保驾护航,已出版《营养保驾 胃肠肝胆不出错》《儿童营养百科》。
|
關於作者: |
吕晓华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科协海智计划特聘专家四川省健康科普专家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科学传播百名专家四川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成都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首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预防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委会主任委员“健康成都”行动专家组成员
|
目錄:
|
第1章 食品中的老对手——微生物
一、年年交锋的老对手——沙门菌
二、生猛海鲜——副溶血性弧菌
三、生化武器变成美容秘方——当心肉毒中毒
四、家喻户晓的大肠杆菌
五、脆弱的细菌与顽强的毒素
六、小心藏在冰箱里的李斯特菌
七、婴儿配方奶粉中的隐形杀手——阪崎肠杆菌
八、真菌毒素,你了解多少?
九、毛蚶与甲肝“共舞”
十、鸡瘟人死,禽流感惹的祸
十一、朊病毒、肉骨粉和疯牛病
第2章 肠道寄生虫,从未走开
一、福寿螺与广州管圆线虫病
二、鱼生与肝吸虫病
三、米猪肉与猪囊虫病
四、致命的烤肉与旋毛虫病
五、猫粪与弓形虫病
第3章 舌尖上的化学
一、农药残留知多少
二、有毒金属与公害病
三、蔬菜中的硝酸盐
四、环境激素——偷走人类未来的罪魁祸首
五、来自烹调加工的毒物
六、天然毒素——动植物中的坏家伙
第4章 食品添加剂,跟你想得不一样
一、食品添加剂是什么?
二、食品添加剂有哪些种类?
三、食品添加剂有什么用?
四、你离得开食品添加剂吗?
五、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出在哪里?
六、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莫混淆
七、食品添加剂家族成员小档案
八、方便面里的食品添加剂
第5章 你不知道的食品包装和食品容器
一、塑料瓶上的数字秘密
二、保鲜膜的学问
三、不锈钢餐具,请确认眼神
四、陶瓷、搪瓷和玻璃餐具的安全须知
五、食品包装“纸时代”
第6章 转基因食品,是“上帝的禁果”还是“砸中牛顿的苹果”?
一、转基因食品追根溯源
二、转基因作物如何造福人类?
三、转基因作物的是是非非
四、转基因食品,让我如何“明白”你?
五、转基因食品流言
第7章 我的餐桌我做主——科学选购食品
一、慧眼识标签
二、主食中的学问
三、薯类巧搭配
四、豆制品,经常吃
五、适量吃坚果
六、餐餐有蔬菜
七、菌藻类,是个宝
八、天天吃水果
九、无肉不欢
十、水产品,不能少
十一、火眼金睛分清乳制品
十二、每天吃一个蛋
十三、食用油,你吃对了吗?
十四、五味杂陈调味品
第8章 食品安全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1:国外食品一定是安全的
误区2: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
误区3:纯天然食品更安全
误区4:野生动物比养殖动物更美味、更安全
误区5:生食更健康
误区6:激素 农药,反季节蔬菜不安全
误区7:水果催熟剂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误区8:浸出油不安全
误区9:隔夜菜不能吃
误区10:凭民间传说可以辨别毒蘑菇
误区11:冰箱是“保险箱”
误区12:长期食用微波炉加热的食品可致癌
误区13:食物相克
误区14:牛初乳能促进婴幼儿智力发育
误区15:保健食品有疗效
误区16:喝热水致癌
误区17:重组牛排不能吃
误区18:饭菜先放凉再放进冰箱
|
內容試閱:
|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它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在制造各种话题。米袋子越来越充实,菜篮子越来越丰富,中国老百姓早已从“有啥吃啥”变成“吃啥有啥”。然而,食品资源极大丰富的同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状况的担忧与日俱增。转基因食品能不能吃?食品添加剂有没有害?辐照食品该不该有?围绕这些大众关切的问题,争论的声音越来越大。大众缺少专业知识,很容易产生心理恐慌,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是重要途径。
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使消费者出现了空前的“精神焦虑”,“还能吃啥?”成为大众的普遍困惑,这种焦虑的危害甚至大于不安全食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在“科学”与“真实”之间,大众科普显得尤为重要。在发达国家,在食品工业发展的过程中,食品安全的科学普及也在同步推进,而在我国现阶段,科普宣传已经成为食品产业的短板之一。开展食品安全科普,一个主要的目的是化解大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减少信息真空,传达科学的声音,让消费者科学认知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食品安全科普有助于提高全民食品安全素质,让食品安全和安全食品的概念传播到千家万户,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重视健康营养、人人参与保障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使人们吃得放心,能够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2010年,我在美国FDA-马里兰大学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联合研究所JIFSAN工作。5月的一天,我打开电脑,大量留言中有这么一条:“你出国了,对国内的事关心得可能少了,很想知道你对张悟本的评价,以及对湖南卫视《百科全说》的看法?”在随后两天,我利用午饭时间看了老张在《百科全说》的视频段子,回复如下:“如果把老张看作一个商人,把《百科全说》栏目看作一档娱乐节目,天下无事。”
出了那么多刘太医、林博士、张大师,权威机构和专家学者在做啥子?尽管老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在包装运作,但我们也有中国科协、中国营养学会这样的强大机构和团体呀。若干年前,我曾在成都锦江大礼堂聆听营养学界权威面向公众的一场科普报告,占地31863平方米建筑面积30900平方米的会场座无虚席。还记得权威那天讲的是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尚未公布的结果,报告非常学术,罗列了极多的饼图、柱形图、统计学意义。讲罢,会场众人热情降至冰点。我一直不解,为何我们总敌不过利益集团的宣传,难道差距就在有无逐利冲动吗?“权威机构和专家学者关键时刻失语,是对社会民生的责任缺失!”我同意,举双手赞成!就是责任感!一旦有了社会责任感,权威也能温暖贴心、通俗易懂地提醒:“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食物,最好的疗效是时间。”
我到JIFSAN上班的第二天,恰巧有个实习生工作期满即将离开,大家为她开欢送会,一个大蛋糕端上桌。OMG !蛋糕的主色调是明亮的蓝和青翠的绿。一屋子搞食品安全的人,个个不惧这有明显人工合成色素的蛋糕。还有,虽然国内对甜味剂的批评声一直不断,在JIFSAN厨房的咖啡机旁边,绝大多数人还是选用糖替代品(说白了就是甜味剂),而不选旁边的普通糖。对美国人来说,“食品添加剂”这个概念跟其他食品成分一样,丝毫没有令人不爽。只要是获得FDA批准的食品添加剂,美国民众就认为是安全的。美国人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信任,从某种程度上讲,归功于潜移默化的食品安全科普。
江湖是江湖人打造的。对食品安全杯弓蛇影的社会现状,管理者、生产者、消费者都是始作俑者。对于消费者,我建议可以多了解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常识。面对食品安全新闻,在恐慌与愤怒之前,不妨先淡定地了解一下事情的真实情况。这,便是我提笔的原因。
我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感谢在食品安全领域孜孜不倦探索研究的前辈和后来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