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陆游十讲(莫砺锋带你走近千古风流陆放翁)

書城自編碼: 412338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莫砺锋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93745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傅佩荣讲易经
《 傅佩荣讲易经 》

售價:NT$ 1010.0
历史的镜子
《 历史的镜子 》

售價:NT$ 286.0
我们还是香格里拉的囚徒吗:藏学、国学与语文学(二)
《 我们还是香格里拉的囚徒吗:藏学、国学与语文学(二) 》

售價:NT$ 500.0
人格类型:我们何以不同(荣格人格类型理论——人格类型是一种人们了解自己、了解人际困扰的方法)
《 人格类型:我们何以不同(荣格人格类型理论——人格类型是一种人们了解自己、了解人际困扰的方法) 》

售價:NT$ 301.0
索恩丛书·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 索恩丛书·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

售價:NT$ 658.0
遇见 高云
《 遇见 高云 》

售價:NT$ 398.0
日本首都圈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
《 日本首都圈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 》

售價:NT$ 653.0
《欧罗巴的悲剧:经济危机、绥靖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欧罗巴的悲剧:经济危机、绥靖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售價:NT$ 388.0

內容簡介:
陆游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的伟大诗人,洋溢在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对当代读者具有强烈的鼓舞作用。2025年是陆游诞辰900周年,莫砺锋先生作为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撰写了一部雅俗共赏的普及读物——《陆游十讲》。本书选取陆游与当代社会最有契合的十个话题,讲解了一位伟大诗人的多重面向,熔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炉,能够带领大家阅读陆游、了解陆游,进而受到熏陶、感染和启发。陆游曾在梦中作诗云:“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本书即让陆游的梦想成为现实!
關於作者:
莫砺锋,1949年4月生于江苏无锡,1979年考取南京大学研究生,师从程千帆先生,1984年获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兼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等。 著有《莫砺锋文集》(十卷)、《莫砺锋讲唐诗课》等。
目錄
导言:千古风流陆放翁 001

第一讲?以儒学为本的人生观与诗学观 001

一、陆游对儒家经典的推崇 001
二、陆游人生观的儒家色彩 004
三、陆游诗学观的儒家精神 008
四、“远之事君”:诗歌的社会干预功能 013
五、“迩之事父”:诗歌的个人抒情功能 016

第二讲?慷慨激昂的爱国歌吟 020

一、烽火连绵的时代与坎坷艰难的生平 020
二、陆游对爱国主义传统的弘扬 023
三、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 025
四、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名篇 028

第三讲?江山风月与人文胜迹 037

一、钟情自然的山水诗人 038
二、丑妍巨细皆见刻画 041
三、以自然为关键的诗中有画 046
四、自然景物与人文内涵的有机结合 049
五、喜咏山水对陆游晚唐观的影响 054

第四讲?陆游的感情世界 059

一、天伦之情的真切流露 059
二、陆游与唐氏的爱情悲剧 064
三、《沈园》诗与《钗头凤》词 068
四、关于友情与睦邻关系的歌咏 078

第五讲?耕读生涯与慕陶情结 081

一、少年陆游对陶诗的喜爱 082
二、中年陆游对陶诗的暌离 084
三、晚年陆游对陶诗的回归 087
四、农耕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诗学体现 092

第六讲?陆游的书斋情趣 098

一、世代相传的书香家庭 098
二、勤奋终生,老学不倦 101
三、博览群书,涵盖四部 104
四、陆游为何勤奋读书 109
五、陆游“读书”诗的情感内蕴 112
六、陆游“读书”诗的意象特征 116
七、陆游“读书”诗的自我形象 119

第七讲?陆游与巴蜀 126

一、陆游诗中的巴蜀行踪 127
二、蜀中的地灵:成都与青城山 133
三、蜀中的人杰:贤士与志士 137
四、杰出的古文游记《入蜀记》 142
五、《入蜀记》中的怀古幽情 147
六、《入蜀记》中的风土人情 151
七、《入蜀记》中的行旅实录 154
八、《入蜀记》与入蜀诗歌的异同 158

第八讲?陆游的“诗家三昧” 162

一、“诗家三昧”并非诗歌主题的转变 163
二、“诗家三昧”并非抛弃江西诗派的理论 167
三、“诗家三昧”的含义:雄浑奔放的诗歌风格 173
四、由“诗家三昧”催生的七古名篇 182

第九讲?陆游与杨万里 192

一、陆、杨优劣之争的现代观照 193
二、陆、杨诗学观念的异同 196
三、陆、杨创作论的异同 204
四、陆、杨的诗风转变过程 209

第十讲?陆游与辛弃疾 217

一、艰难时世与坎坷仕途 218
二、抗金复国的高昂呼声 221
三、陆诗与辛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27
四、陆诗、辛词风格之异同 237
五、辛派词人陆放翁 243

附录?陆游简谱 249
后记 256
內容試閱
导言:千古风流陆放翁

古人用“风流”一词称誉人物,其义有二:一指洒脱放逸,风雅潇洒;二指才具超众,杰出不凡。前者如《后汉书·方术传论》云:“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后者如《晋书·刘毅传》云:“六国多雄士,正始出风流。”北宋的苏轼在黄州赤壁面对着江山风月,缅怀曹操、周瑜等古代英雄,乃慨叹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所谓“风流”,兼指上述两种含义。
南宋的陆游生前就享有盛名,朱熹赞曰:“放翁老笔尤健,在今当推为第一流。”(《答巩仲至》之十七)陆游本人在七十二岁那年曾在梦中作诗说:“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可见陆游名震遐迩,堪称一代风流人物。时至今日,陆游已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风流人物,而且完全符合“风流”的两种含义。陆游的事迹,他的作品,都永远存留于天地之间,永不磨灭,令人崇敬仰慕,追思缅怀。
今年是陆游诞辰九百周年,我作为陆游的崇拜者与研究者,特撰小书一本,来献给这位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书名《陆游十讲》,即从十个方面来走近陆游,解说陆游,瞻仰这位风流人物的多种面貌。
第一,陆游的一生,既奋发有为,又品德高尚,其行为和作品皆具有道德典范意义。陆游的立身处世皆以儒家精神为指导准则,他的诗歌创作极其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教化功能,也即孔子所谓“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事父”的内涵并不止于字面上的侍奉父亲,孔子倡导孝道,其实就是倡导以“孝悌”为核心内容的伦理道德,所以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到了孟子,遂进一步将孝道从家族扩展至整个社会,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著名命题。儒家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必然是以和睦亲善的人际关系为基石的。而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和睦亲善,以家庭内部的亲密关系为始点然后由亲及疏、由近及远地进行扩展,则是最符合人类本性,也最具可行性的切实途径。“迩之事父”的深层意义即在于此。
“事君”的内涵也并不止于字面上的侍奉君主,儒家主张忠君,其实质就是爱国爱民。从孔子所云“远之事君”,到杜甫所云“致君尧舜上”,再到陆游所云“尧舜其君民”,是古典诗学中一脉相承的重要观念。在陆游所处的那个时代,所谓“尧舜其君民”,具有特别的意义。靖康之变以来,大宋王朝丢失了半壁江山,连祖宗陵寝都沦陷于敌国,这是整个国家、民族的奇耻大辱。在南宋历史背景中的“远之事君”,就是抵御外侮,收复失土,即恢复宋王朝的国家主权和原有疆域,这是对国家民族的最大忠诚。所以陆游诗中关于抗金复国主题的大声疾呼,就是南宋诗坛上“远之事君”的典型表现。
从“事父”到“事君”,陆游用其创作实绩对儒家诗学观念进行了生动、全面的阐释,陆诗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第二,陆游生活的时代,正是宋王朝遭受外族入侵的艰难时世,他自幼就与祖国、人民同历艰难,二十岁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志愿,决心以自己的文才武略为恢复中原的事业作出贡献。由于时代的原因,陆游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只好把满腔热血洒向诗歌创作。陆游用豪荡雄伟的诗歌把爱国主义的主题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其代表作成为古代诗歌史上爱国主题的最强音。虽说抗金复国的爱国主题是整个南宋诗坛上的倾向,但主题像陆诗那样鲜明,语言像陆诗那样激烈,风格像陆诗那样雄壮的作品并不多见。这种主题甚至从陆诗旁溢到陆词中去,陆游作词不多,却被后人归入辛派词人之列,即因此故。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当代,陆游就是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的典范,永远值得我们重视。
第三,陆游的爱国热情还有一个具体的对象,那就是祖国的壮丽河山。虽说中国古代诗人在模山范水时往往都会向自然景物投射主观情感,但从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陆游所投射的情感显然更为浓烈。陆游观赏山水的视野十分广阔,并不局限于某个区域。他既热爱家乡的稽山镜湖,又热爱远方的巴山蜀水,可以说,陆游对华夏大地的山水美景的欣赏喜爱是全方位的。即使对于当时位于沦陷区的北方山水,陆游笔下也充满感情。
陆游平生浪迹江湖,所到之处都要寻奇探胜,既是赏景,也是寻觅历史人物的遗踪。无论是入蜀的远游,还是在家乡的近游,陆游所经历的都是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地方,多少英雄人物曾在那里叱咤风云,多少骚人墨客曾在那里挥毫泼墨,历史文化的印痕已与江山风月融为一体。当代中国人已认识到,华夏大地在整体上都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这是中华民族最可爱的家园。陆游堪称最早在诗歌中抒写这个观念的古代诗人。
第四,陆游性情敦厚,他对家人感情深挚,陆诗中咏及家人的篇章相当丰富,其中有两类作品非常感人。一是对儿孙谆谆教诲,希望他们好好做人。二是怀念无辜被休的前妻唐氏。由于宋诗中的爱情主题发展得不够充分,陆游的此类诗作堪称宋诗中不可多得的瑰宝。至于那首传诵千古的《钗头凤》,则不知感动了多少后代读者。此外陆游笃于友情,他与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朱熹等一代名人交往甚密,时时见于吟咏。不但如此,他还与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结下了生死不渝的友谊,留下了许多歌颂贫贱之交的感人诗篇。
第五,就作品数量而言,陆游诗歌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对耕读生涯的描写,以及对书斋情趣的歌咏。陆游一生中有二十年隐居在山阴农村,过着清贫而宁静的农耕生活,陆游集中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多达2000多首。陆游在诗中赞美江南农村的宁静生活和淳朴民风,也赞美隐居生活的闲情逸致和越中山水的秀丽景色。不难想象,如果陆游生逢一个和平时代,他既可能为食禄养亲而出仕,也可能急流勇退而归隐,走一条与陶渊明相似的人生轨迹。只因陆游生逢河山破碎、国土沦丧的时代,故而中年投军,万里从戎,且终生渴望着杀敌雪耻、收复中原。但是在内心深处,他热爱和平,热爱安定平和的农耕生活。说到底,陆游所以要坚持抗金复国的大业,其根本目的就是恢复华夏民族赖以为生的大片国土,让人民在不受外族侵扰的和平环境里从事农桑。晚年的陆游虽然未曾忘记中原,但他的生活形态则相当接近陶渊明,他对陶诗境界的仿效展示了耕读生涯的盎然诗意,也表达了华夏民族热爱和平的价值取向。
第六,陆游是南宋诗坛上学术成就十分卓著的学者型诗人,他除了以其诗、词、文的创作业绩被载入史册以外,其《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学术性著作也深受后人重视。虽然陆游毕生都以抗金复国为最高人生理想,但是事实上他的大部分岁月都是在书斋中度过的,黄卷青灯是他最主要的生活内容。于是,陆游作为学者的形象便在其诗歌中得到全面、生动的展现。陆游以读书为题材的诗中则点缀着许多有趣的生活细节,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鲜明生动地展现出一位士人的日常生活的画面。作为普及读物的本书不拟讨论陆游的学术成就,但对于陆游诗中刻画其治学生涯的作品则十分关注。就其全面性和鲜活程度而言,陆游诗中的学者形象与读书经历也许是整个古典诗歌史上的独特存在。解读这些作品,对于提升当代全民阅读的质量有着巨大的启发作用。
第七,在陆游的一生中,游宦蜀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唐宋诗醇》卷四二总评陆游说:“观游之生平,有与杜甫类者。少历兵间,晚栖农亩,中间浮沉中外,在蜀之日颇多。”的确,巴蜀之游是诗人陆游最重要的人生经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创作转变就是发生在从戎蜀汉以后。他在出蜀东归后还不断地怀念汉中与蜀地的风土人情以及他在那里的生活经历,并时时见于歌咏。陆游对巴蜀的回忆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除了雄奇灵秀的巴山蜀水以外,蜀地的风土人情、衣食住行以及诗人的朋僚友好与自身遭际,也都使他梦魂萦绕。蜀中自古多出人才,陆游在蜀中结识了许多贤士与侠士。陆游东归后时时作诗怀念蜀中友人,对蜀中贤士的思念正寄托着诗人自身的人生理想,故而情文并茂,感人至深。
第八,陆游的生活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其诗歌创作过程也可分成与之相应的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陆诗臻于成熟的关键时期。陆游晚年回忆他在“四十从戎驻南郑”的经历时,自称创作上发生了“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的巨大变化。所谓“诗家三昧”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学界曾认为指从军生活引起诗歌题材的转变,其实不然,因为陆游早期的诗歌中忧国念时的主调早已确立。本书认为“诗家三昧”实指陆游在抗金前线受到紧张、豪宕的军营生活的激发,而领悟到应该改变早年专以“藻绘”为工的诗风,从而追求雄浑奔放的艺术风格。由于只有这种风格才与陆游的宏伟抱负及狂放性格最相适应,也只有这种风格才最符合陆诗所要反映的时代的脉搏,所以陆游一旦找到这种最适合自己的风格之后,他的创作就产生了质的飞跃。正由于这个原因,陆游把自己的诗集题作《剑南诗稿》。
第九,在南宋前期的诗坛上,陆游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然而从创作实绩与文学史地位来看,陆、杨二人的成就在四人中迥然挺出。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陆、杨二人才是南宋诗坛上并驾齐驱的两大家。加上陆、杨二人诗风有别,持论亦多不同,正好形成互相对照的关系。本书专讲陆游,而以杨万里诗作为参照物来进行观照。二人之诗学思想均出儒家,然杨万里从理学家的角度阐释儒家诗论,颇有食古不化的倾向,陆游则结合儒学精神与现实需要。二人均重视客观环境对诗人灵感的作用,然杨万里更重视自然之触动,作诗也多咏景物;陆游则重视社会生活之激发,作诗多关注社会现实。二人均自称诗风曾发生突变,然杨万里之诗风转变实为循序渐进之量变,陆游则确实受到军营生活的激发而产生风格境界之飞跃。
第十,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辛弃疾为南宋词人之冠。诗、词异体,无法评骘高低。然二人皆为爱国志士,陆诗与辛词具有相似的主题倾向与风格倾向,故仍有许多足资对照之处。首先,辛、陆二人都处在国家危亡的动荡时代,他们都是为抗金复国呼号终生的志士。但二人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有较大差异,辛弃疾生于将帅之家,陆游则生于世代诗书簪缨之家。辛弃疾曾经亲冒矢镝,驰骋疆场,陆游则仅能在梦中到达铁马冰河的抗金战场。就抗金战斗的内容而言,辛词与陆诗的最大差异是前者多为写实,后者纯属虚构,故辛词只对亲身经历如实叙述,陆诗反倒可以尽情地展开痛快淋漓的想象。南宋朝廷的总体国策是偏安求和,当时的国力也难以击败金国,所以报国无路的悲剧是辛、陆共同的命运,抒写有志难酬的痛苦是辛词、陆诗共同的主题。但就具体的表现而言,辛词、陆诗又是同中有异。由于词体比诗体更适于表现深曲宛转的内心情思,故辛词抒写的痛苦情绪也比陆诗更显深沉。
在南宋那样偏安一隅、国势衰微的时代,竟然产生了陆、辛这两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爱国词人,真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这个诗学现象的生动例证。陆诗与辛词把爱国主题弘扬到空前的高度,从而为宋代文学注入了英雄主义和阳刚之气,并维护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尊严,这是他们最伟大的历史性贡献。
自从2005年中国陆游研究会成立以来,我一直承乏担任会长,并曾多次主持陆游学术研讨会。限于学识与才力,我虽热爱陆游,也努力从事陆游研究,但所获成果相当俭薄,愧对陆游与研究会的同仁。今年是陆游诞辰九百周年,又是陆游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我把历年所撰的近二十篇关于陆游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改写成这本小书,既是向陆游研究会的同仁与广大的陆游爱好者交出一份工作汇报,也是向陆游诞辰纪念献上一瓣心香。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我尽量消除了原文的论文腔,还删去了原文的大量注释。读者如想了解书中引文的文献出处,可以参阅后记中所附的论文目录。显然,本书没有涵盖陆游的全部生平事迹与创作,而主要着眼于陆游的诗歌作品,例如以《南唐书》为代表作的史学成就,以《渭南文集》为代表的古文成就,本书中均付阙如。我虽曾阅读上述二书,但迄未写过有关陆游史学的文字,对其古文也仅有一文论其《入蜀记》,另一文专论《渭南文集》的注释问题。不知为不知,不敢妄谈。
陆游离开我们八百多年了,然而哲人虽远,典型永存。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