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没有一部哲学文本,像笛卡尔的《第一哲学的沉思》那样得到如此广泛的阅读。长期以来,它始终是哲学的主干课程,被各色各类的哲学家当作试探物,以掩蔽自身。尽管对一代代初出茅庐的学生来说,这部著作是全新的,然而,对他们的教师及广义的文人来说,却耳熟能详,令人欣慰,有时令人不安。
这种熟知造成一种理解障碍。即使初学的读者,很快便觉得,他们“知道”该书的主要论证和结论是什么,“知道”该书的哲学意义和要旨在于何处:怀疑主义的挑战,以著名的“我思”应对,用无欺的上帝担保的清楚明白的知觉标准,循环推理的嫌疑、身心区别以及由此产生的身心互动问题。
的确,《第一哲学的沉思》包含这些内容。然而,它们只是整幅画面的片断,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20世纪中叶,这一目的被各种哲学解释严重忽略:笛卡尔试图利用这部著作,促成全新的、普遍的自然科学(法国学者及早期的英语学者,都已注意到这个因素)。人们经常援引(第一章将更充分地引用)笛卡尔致梅尔森 (Mersenne)的一封信,正如信中所说,《第一哲学的沉思》包含笛卡尔物理学的“全部基础”,而他的物理学,“摧毁了”亚里士多德的原则—提出截然不同的若干概念,如物质及其属性、心灵及感觉的作用等。记住该书的论证和结论主要是为这个纲领服务的,可以对它有更深刻的洞察。因此,合理地给怀疑主义的疑惑定位,帮助读者与日常的自然概念拉开距离,将更容易把握新的概念;我思并不是为了“证明”沉思者的存在(这一点好像很可疑),而是提供钥匙,开启形而上学的方法,借以认识更多的真理;如此等等。
以前研读《第一哲学的沉思》的文本还有一个特点,麻木了几代读者的感觉,致使眼睛虽从页面扫过,对文本的一些内容却完全视而不见:将文本看作一系列可拆分的论证,置于某种布景之中—将全神贯注的思想分为六“天”—从这个视角出发,这种布景更像是填料。然而最近,一些注释者联系《第一哲学的沉思》的文学体裁分析其哲学效力。笛卡尔采取灵修( spiritual exercise)的文学形式,让其适应自己的哲学意图。灵修包括净化感觉和理智,接纳神的启示,使意志与上帝合一,同样,笛卡尔的认知修行,包括借助怀疑主义净化认知能力,通过运用“自然之光”获得理智的启示,训练意志仅肯定清楚明白的智识认知到的那些形而上学命题。一旦以这种方式阅读,原来似乎与哲学毫不相干的文本段落,尤其每个沉思的开篇与结尾,便各就各位,为笛卡尔这部丰富而精练的著作增辉,强化其哲学效力,引导读者进入发现过程,获取更大收获,而不是单纯通过完整的论证,从前提得出结论。沉思过程有助于读者发现事物本质的观念,即因过分依赖感官而被遮蔽的那些观念。
笛卡尔创立了全新的自然概念的纲领,并选择沉思的写作模式,二者在《第一哲学的沉思》的另一个方面获得统一,值得特别关注,即依赖于康德后来所谓理智的“实际运用”,以确立该书最初的形而上学结论。笛卡尔证明其物理学的基础,证明其感官微粒说,反对亚里士多德的“实在性质”,阐明身心区别,所有这些,均诉诸纯粹理智设想的物质与心灵的本质。笛卡尔采用沉思的写作模式,有效地训练读者正确地运用自己的理性能力。的确,笛卡尔指出,怀疑主义的怀疑十分重要,并且需要数日,甚至几周时间,潜心沉思,从而表明,读者若想感知最初的形而上学真理,必须学会“让心灵撤离感官”。(前几段列举的三个要点,见我的“ The Senses and the Fleshless Eye: The Meditations as Cognitive Exercises”,载 A.Rorty[ed.], Essays on Descartes’ Meditations, pp. 45—79;以及我的“Reason, Nature, and God in Descartes”,载 S.Voss[ed.], Essays on the Philosophy and Science of René Descartes, pp. 259—287)
我试图把这些解释性论题统统纳入一部著作,将笛卡尔置于历史的语境中,同时又不至于忽略《第一哲学的沉思》的哲学深度。第一章介绍基本语境,尽管全书不断对此有所补充,尤其在讨论笛卡尔新科学的第九章里。我的目的是清楚地表述《第一哲学的沉思》的主要论证及其论证策略,勾勒解释与重构的主要线索,同时提供我自己的理解。第二章讨论该书的基本结构、文本方略以及“前奏”。随后的六章,分别详细阐释六个沉思;沉思的论题细目,见第三至八章的子标题,目录有列。本书篇幅有限,当然不能包罗万象,不过,确实解读了每个沉思的每一论题。第十章考察笛卡尔的遗产。索引指示专业术语(例如“a priori”)获得解释的页码。
我在论述笛卡尔的哲学语境时,是按照当时的理解和表述思考各种哲学立场的。因此,笛卡尔关注的亚里士多德哲学,是各类经院哲学家所表述的,其中几位的名字第一章有所提及。他们的立场与历史上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依照我们今天的解释)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全书试图理解笛卡尔的论证和结论,看看在笛卡尔心目中,它们从哪儿获得力量,并依照当时的诘难,以及新近哲学批判者的诘难,根据我自己的理解,重新评价它们。当然不可能提及所有的诘难,或者对提及的每一诘难详细应对。况且,凡系统的著作,后面的内容均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因此,我们解读《第一哲学的沉思》时,为了下一步论证,需要接受某些结论,而不管对它们的诘难(无论提及否)是否澄清。目的并非给人一种印象:根本没有诘难,或者诘难不甚重要。绝非如此。我希望,读者按照我的重构来评价论证,尝试着阐发另一种解释,对论证的强弱得出自己的结论。
本书的目的是面向一般读者和学生,帮助他们研修近代哲学史的导论课程,但也具有相当的深度,力求对专业课程有所帮助,诸如有关笛卡尔或理性主义哲学的课程。我也期望该书对研究笛卡尔的学者及一般哲学家有所裨益和启发。就此而言,除了强化沉思方式的阅读以及怀疑对发现理智的作用,本书关于“我思”推理(包括发现心灵是理智的)、笛卡尔式循环、本体论论证、身心区别论证,以及第六沉思为感觉恢复名誉等论题,都有独到的阐述。在这次第二版中,扩展处理了怀疑方法和观念理论,重新讨论了笛卡尔的视觉理论,更全面地展示笛卡尔的遗产。书的标题亦有改变,更符合这套丛书的总体设计。
仅就第一版的写作而言,要特别感谢 Michael Ayers,感谢他提出详细的意见。这次新版本的修订,我要感谢宾夕法尼亚大学笛卡尔读书小组的成员,他们为修订提供了帮助,并针对每一章进行细致的讨论。其成员包括: Devin Curry、Louise Daoust、Nabeel Hamid、Jonathan Iwry、Jordan Taylor、Greyson Abid、Alistair Isaac等人。后两位身为研究助理,校阅了新的版本,保证其准确和清晰。我感谢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拨款( 1028130),支持 Alistair Isaac的工作。Louise Daoust提交了内容广泛、颇具洞见的书面评论。 Lisa Shabel对第一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出版社的匿名评审人给予有用的建议。每一章从头到尾都做了修订,文献亦有更新。最后要说的是, Holly、Sam和Zoovi始终是我的忠实伙伴、啦啦队员,也是灵感的源泉。